险区
新华社海口8月21日电(记者夏天、刘邓)记者21日从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将从8月23日起“分区域、分批次”逐步恢复渔船出海作业。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林谟谐介绍,经综合分析研判,海南将从8月23日起“分区域、分批次”逐步恢复渔船出海作业,文昌、海口、琼海、澄迈、昌江为第一批符合开海条件的市县,三沙市开海时间由三沙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 林谟谐说,开海市县须实现连续72小时以上社会面清零;渔业乡镇、村应属于无疫区或低风险区;渔民须7日内无高、中风险区旅居史,并在出海前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确诊病例1,14岁,男,华州区报告。隔离期间核酸结果阳性,经市级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确诊病例2,2岁,女,潼关县报告
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2022年第三版修订版)(2022年7月1日) 7月1日,重庆疾控发布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2022年第三版修订版),具体如下: 一、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以离开高风险区之日计),第1、2、3、5、7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二、对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以离开中风险区之日计),没有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第1、4、7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三、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其他地区)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抵渝后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减少外出,确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餐不聚集)
三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11日凌晨发布通告称,根据当前三亚市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规定,经专家组研判,三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高风险区域调整为88个、中风险区域调整为26个。 对高风险区采取封控措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区域内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南都讯 记者张艳丽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9月3日,深圳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建民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深圳从生活物资备货、运输、配送、价格监测等环节,不断完善生活物资保障。 一是“备得足”,即生活物资保障充足
四川南充: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治愈出院“5+13” (抗击新冠肺炎)四川南充: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治愈出院“5+13” 成都9月7日电(王爵)7日,四川省南充市卫健委发布该市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9月6日0时至24时,南充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治愈出院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3均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管控期间发现。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居住于顺庆区滨江首座,9月6日经专家会诊,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已转送至定点医院隔离观察
12月28日0-24时,四川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1例为12月10日自埃塞俄比亚乘机抵蓉,12月28日确诊;2例为12月27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截至12月28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851例(其中境外输入297例),累计治愈出院817例,死亡3例,目前在院隔离治疗31例,254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 12月28日0-24时,全省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当日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0例,尚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本地1例),比前一日减少2例
“三亚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当前三亚市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imToken钱包app)》相关规定,经专家组研判,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2年8月5日起,高风险区域调整为52个、中风险区域调整为33个。 对高风险区采取封控措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区域内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18日晚间发布通知,全区高三、初三年级将于2020年4月7日正式开学。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及特教学校、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其他学段、其他年级和高校,将根据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原则和错时开学错峰返校的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形势,稳妥有序开学复课。 截至3月17日,广西已实现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疑似病例“双清零”,现有输入性密切接触者32人正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单位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2、单位应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