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
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与省科教环能系统的沟通交流,提升环植所科研团队服务海南省农业科教环能事业的能力。2月4日,环植所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海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单位党团组织、工会等在环植所运动场馆联合举办“玉兔迎新辞旧岁 科技环能展宏‘兔’”主题迎春联谊健身活动。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法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王松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邢建平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
作为关乎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药生产使用管理和农药残留控制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是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农业农村部一直致力于加强农药的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2017年,中国通过了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不仅进一步有效引导了国内农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也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借鉴
“夏季果树养护主要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搞好果树修枝;二是预防高温;三是及时搞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近日,巴南区组织农技专家来到安澜镇巴联村重庆巨地农业公司水果****为当地的果农和农业企业负责人带来了一堂果园管理技术培训课。 农技专家为当地 “夏季果树养护主要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搞好果树修枝;二是预防高温;三是及时搞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近期,研究院在认真总结2020年各项田间试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室内试验研究工作。 总结以往田间实验的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对生产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追根溯源,室内试验拥有与田间实验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田间实验最接近于生产实践,不论是品种选育、栽培还是植保等方面的试验,以及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的理论、假说等都必须在田间实验中验证其优劣或鉴定其实用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0月,是经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批准,依托内蒙古大学,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单位。主要从事马铃薯-病原菌互作分子机制、马铃薯基因组、功能基因组,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种薯生产与质量检测、马铃薯病虫草害与防治、马铃薯营养与土壤肥料、马铃薯生理调控与贮藏、马铃薯栽培、马铃薯加工、市场经济、数字农业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搭建马铃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推动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进行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
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促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现农业绿色发展,10月30日,县农技推广中心在蔡家桥镇格瑞家庭农场菊花基地召开全县有机肥替代化肥现场会。市土肥站、县农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县种植菊花大户等20余人参加。 近年来,县农技推广中心致力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针对蔬菜、菊花、茶叶、水稻等主要作物,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试验示范,依靠科技助推生态农业发展
3月29-30日,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室主办的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会在绵阳市召开。体系首席专家肖世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实验室主任康振生、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党委书记张步江、副所长陈万权、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湖北农科院院长俞大昭、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长罗林明、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何忠全等180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绵阳市副市长唐凤泉出席并讲话
4月26日上午,农工党石首市总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手开展“乡村振兴特色水稻资源、助力绿色农业农村发展”主题活动,创新鸭蛙香稻产销模式。 活动中,与会人员来到高基庙镇百子庵村、喻家碑村,团山寺镇长安村、过脉岭村,实地参观鸭蛙香稻生产基地,调研鸭蛙香稻产销情况,研讨鸭蛙香稻产业发展。 近年来,石首市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顶层设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学者广泛深度合作,推行“稻+鸭+蛙”绿色生产模式
在防治病虫草害时 每年都有大量的杀虫剂、杀螨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施入农田。如果滥用这些农药 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防治成本增高 还会造成农药污染农产品和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影响人体健康等后果。 1)对症选用农药、2)适时使用农药、3)按照防治指标使药、4)选择恰当施药方法、5)农药的合理轮用与混用,减少农药污染后,有的农药残留也很严重,一是磷农药、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在贵州省高原春雪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只见值保无人飞机在茶园上空盘旋,茶树间种植了驱避害虫的植物——香茅草。近日,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参会代表走进湄潭县茶园参观后纷纷表示,绿色防控技术对茶树健康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防控是贵州“干净茶”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