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
今年北京将新建20条(段)轨道交通,在建线路超过350公里,为史上最长、最多的一年。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将成为民众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占比达到58%。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杨广武在11日召开的“十三五”时期北京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以上信息
深圳骏烨生产的PA66漏缆支架改性料,规格为:PA NS3800FR,是以尼龙为基材,以及添加其它特殊助剂复合而成,成型容易,可达相应防火级别,性能稳定可靠。 漏缆支架用PA66的特性: 1、添加阻燃剂有良好的防火性,防火级别可以达到V1、V0等; 2、漏缆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耐腐性、韧性、耐久性; 3、容易成型,产品防止漏缆松动,贴和漏缆表面; 5、耐寒性优良,零下40度仍能保持优异性能; 6、耐热性佳,尺寸稳定性好,70℃左右不变形; 8、抗冲击性、抗撕裂性强,确保使用安全性; 9、产品在室内外都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与耐老化性功能。 PA66的应用领域: 地铁隧道,公路地下通道,电信网络架设,地铁及隧道工程,高铁通信,轨道交通泄漏电缆,移动通讯网络等设施的线缆固定装置
记者日前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获悉,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攻坚克难,全力推进3号线建设工作。随着土方明挖工程的完成以及隧道暗挖施工的不断推进,南宁地铁深车站——3号线青秀山站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为即将开始的主体结构施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地铁3号线青秀山站为3号线第17个车站,位于青秀山风景区西大门
新华社上海5月8日电(记者王辰阳)立夏已过,天气渐热,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出门口罩还戴不戴呢?对此,上海市8日发布关于个人佩戴口罩的指引。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专家也提出相应建议。 上海市8日发布了关于个人佩戴口罩的指引,明确指出有三种情况必须佩戴口罩: 一是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陪同人员,赴医疗机构就诊或前往公共场所(场合)时;二是相关从业人员在岗期间,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等;三是市民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
中新网长沙5月22日电 (邓霞 张灿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建言,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周清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火车头代表”,他深入基层、走访园区,认真调研,形成了5份建议,涉及轨道交通、疫情防控、复工达产等方面。轨道交通领域依旧是周清和今年关注的重点,他提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效永磁电机应用与推广”等建议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快速公交公司、各公交企业: 根据市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大红鹰登陆大红鹰登陆网址印发第十四届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暨第三十七届南宁解放日长跑活动方案》(南府办函〔2019〕205号)文件精神,经研究,确定如下事项: 一、赛事当日(2019年12月1日),南宁轨道交通(1、2和3号线)从早上运行时间开始至下午15:00期间,参赛选手均可凭参赛号码布免费乘坐。 二、赛事当日(2019年12月1日),轨道交通1、2号线运营时间提前至早上06:00。 三、请市客管中心认真组织我市各城市客运交通企业做好2019年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期间的文明服务和安全运营事宜;并组织公交企业采取“分时分段”方式动态调整公交线路,并对李宁体育园等赛事节点进行重点公交保障
由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和《中国铁路》杂志共同主办的“第8届轨道交通安全与视频发展论坛”定于2018年11月8日—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的索菲亚(青岛)国际大酒店举办。 论坛将汇集轨道交通行业安全与视频领域的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和学者,针对轨道交通安全与视频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与其他技术的融合等热点,以讲座、专题讨论和展览等形式集中进行介绍,共同探讨当前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高铁建设给安全和视频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邀请了铁一院、铁二院、济南局、城铁轨交、北京电信试验中心和北京交大等单位专家,针对智慧地铁、川藏线视频方案、云存储在铁路视频监控中的实践和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等议题进行精彩讲解
昨日,记者从贵阳市公安交管局获悉,贵阳市宝山南路、延安西路、人民大道、中山南路等多路段近期占道施工,请车辆行经施工路段注意避让,确保安全通行。据了解,近期,施工路段主要集中在云岩区。宝山南路、延安西路(紫林庵路口往枣山路方向),12月13日至22日占用3米宽车行道进行管道施工;12月13日至22日夜间22时30分至次日凌晨6时30分,人民大道、头桥路将占用3米宽车行道进行排水沟施工;12月13日至2020年3月12日,中山南路轨道交通三号线施工,将占用6米宽车行道施工
罗凯,副研究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联系会议秘书处副秘书长,参与交通运输部行业重点实验室和行业研发中心的认定及评估工作,组织召开年度行业重点科研平台联席会。在研究方向上,主持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的布局建设研究工作,参与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十四五”规划,面向2035年交通运输行业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布局建议工作,在行业科研平台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姚恩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交通大会(WTC)运输规划科学部主席、中国公路学会运输与物流、城市交通分会理事、交通运输部交通节能减排专家组成员等职务
2019年7月11日,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27号线PPP项目咨询服务招标文件在重庆市政府采购网成功挂网,标志着城轨快线PPP工作进入到新的阶段。 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以“三铁”融合为理念,通过轨道交通主动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塑造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铁路网、市域网(快线网)、地铁网“三铁”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着重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轨道交通15号线、27号线是重庆市第四轮轨道交通规划的轨道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