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
2014年9月18日,辽宁大学举行了市民科普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公众开放了辽宁省半导体发光与光催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电子功能器件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时展示了辽宁大学自然、科技综合型博物馆部分展品。开放日期间接待参观市民近200人次。 本次活动是我省第三届科普日活动的一项具体内容
氢气发生器就是这样工作的,它能从两个方面产生氢。 电解纯水制氢所需电解水(电阻率超过1MΩ/cm)电子工业或分析行业使用的去离子水或二次蒸馏水可以进入电解槽阳极室,通电后,立即在阳极上分解,分解成负氧离子(O-2);氧产生(O2),然后从阳极室排出,将其中一部分注入池中,然后回收利用。氧由槽盖进入大气
实验室氢气发生器通过电解使水中的氢氧分离,氧气排入大气,收集氢气做产出气,仅消耗水和电就可产生氢气,在低压下按需产气,小化系统的氢气存储量,因其技术成熟、安全易用、产气成本低、纯度高等特点成为实验室常用的制氢设备。 实验室氢气发生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两个比较常见: 其可靠性难以保证具体表现在有部分发生器的纯度不够,氢气中含水量高而且还带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操作不当会有返液现象发生。发生泄露,不管是气体还是液体泄露,都不麻烦
在我院建院90周年之际,为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开拓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2022年6月29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木士春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为我院师生做题为“铂族金属的阴离子调控及水电解制氢”的学术报告,学院尹诗斌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17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木士春教授在此次报告会中,从“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为全院师生讲述了电解水制氢的发展历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详细介绍了铂族金属的阴离子调控及水电解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和研究思路。报告生动有趣,内容通俗易懂,极大地拓展了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
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之余,亦成为了易清洁水管内层的理想涂料。二氧化钛和某些含钌的化合物,就是较适用的光水解催化剂。 制氢就成为可能,到那时,人们只要在汽车、飞机机等油箱中装满水,再加入光水解催化剂:那么如将它们连在一起,然后放入水里,通过过阳光的照射,就在铂电极上释放出氢气,而在钛酸锶电极上释放出氧气,这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电解水制取氢气法科学家们还发现
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对用水要求各不相同。很多企业生产用水检测十分严格,因为生产用水水质会直接影响产品品质,甚至是产品安全。例如:医院、食品、制药等行业生产用水不符合要求,会造成严重后果,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在全球能源向洁净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发展氢能产业已成为当前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目前,氢能已经正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体系,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新增长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记者从内蒙古首家碳中和研究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了解到,该研究院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通过孵化科技企业,推动技术应用,签约11个“科技兴蒙”合作项目,与12个国家知名院士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积极助推“双碳”落地。 据了解,为让研发成果更快落地,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聚焦能源转型战略与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开展18项课题研究;积极参与鄂尔多斯市“双碳”规划类文件编制,制定了该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全市能源、工业、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绿色金融标准也正在编制中,推动构建1+N+X“双碳”政策体系。 同时,研究院还引进了“清华-壳牌先进电解水制氢测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