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
温湿度传感器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探头是温湿度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测温的精度和稳定性。一般,温湿度传感器探头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这种探头主要用来测量液体和固体的温湿度,探头的前端设计成针状,以便刺入。在使用过程 中,假如探头的温湿度比实际测量物体的温湿度低,由能量守恒原理有,热能会从被测物体传导到探头上面;假如探头的温湿度比实际测量物体的温湿度高,这时热能则从探 头传导到待测物体上面
电导率仪是适用于精密测量各种液体介质的仪器设备主要用来精密测量液体介质的电导率值,当配以相应常数的电极可以测量高纯水电导率,广泛应用各领域的科研和生产。 在使用电导率仪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保证电导率仪的测量精度,必要时在仪器的使用前,用该仪器对电极常数进行重新标定。同时应定期进行电导电极常数标定,如出现误差较大应及时更换电极
热电偶是科研、生产很常用的温度传感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使用中不注意仍然会产生较大测量误差。 在温度测温系统中,很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但现场人员认为热电偶两根线结构简单,热电偶在使用前如果不进行测试或正确使用,在现场使用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安装或使用不当,将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检定合格的热电偶也会因操作不当,在使用时不合格,在渗碳等还原性气氛中,如果不注意,K型热电偶也会因选择性氧化而超差
为实现红外热像仪对温度的精确测量,根据热辐射理论和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推导了计算被测物体表面真实温度的通用计算公式:讨论了发射率对测温精度的影响,分析了用红外热像仪进行精确测温的条件,探讨了环境、大气和热像仪本身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绘制了各种因素对测温精度影响的理论曲线。 结果表明:发射率为0.7时,真实温度为50℃,发射率偏离0.1时,对于3~5μm热像仪来说,测温结果偏离真实温度0.76~0.89℃;对于8~14μm热像仪来说#测温结果偏离真实温度1.56~1.87℃。 本研究结果对提高热像仪测量温度和表面发射率的准确性,减小不必要的测量误差具有实际意义
雷火电竞平台登录是液位计和超声波料位计的统称,是由微处理器控制的液位数字仪表,雷火电竞平台登录由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来计算传感器到被测物体的距离。雷火电竞平台登录采用非接触测量,对被测介质几乎不受限制,无机械可动部分,可靠性高,安装简单、方便,属于非接触测量,且不受液体的粘度、密度等影响精度比较低,可广泛用于液体固体物料高度的测量。 当用于测量液体液位时,通常称为雷火电竞平台登录;当用于测量固体料位时,通常称为超声波料位计
Cod湿度传感器提供经过校正的线性数字输出信号,是一款即插即用型湿度和温度传感器,需要可靠测量应用而设计,产品采用湿度和温度数字输出模块,可直接与微控器连接,这些低功率传感器设计用于空间受限的大批量和成本敏感型应用,每个传感器都经过单独校准和测试。 传感器上打印有批次识别码,芯片上存储有电子识别代码,便于通过指令读取,可检测低电池电量,并利用检验和提高了通讯可靠性,可根据命令调节这些数字湿度传感器的分辨率,通过改进和微型化,这款传感器的性价比得到了提升,使任何设备都能从节能操作模式中受益。 Cod湿度传感器多电路架构可与电容式湿度传感器配合使用,在这些设计中,在印刷电路板的布局过程中格外小心,在布局中任何杂散电容,因为任何增加的电容将充当与传感器的并联电容并产生测量误差,适用于热电厂、塑料、干燥设备、冷藏室、冷冻机等工业领域及农业、科研、气象等行业
在质量检测中,我们经常会借助一些仪器,使我们生产的产品更大程度的符合标准的生产值。如果在生产中由于某些错误的操作或者微小的误差,可能这批产品就成了报废品,这种情况在生产中并不少见。 干膜测厚仪能测量磁性金属基体(如钢、铁、合金和硬磁性钢等)上非磁性涂层的厚度(如铝、铬、铜、珐琅、橡胶、油漆等) 及非磁性金属基体(如铜、铝、锌、锡等)上非导电覆层的厚度(如:珐琅、橡胶、油漆、塑料等)
现在,许多用户在使用锅炉时,都会配备一台水位计来检测锅炉中的水位,从而确保锅炉在运行中不会出现问题。这种水位计就是气泡水位计。这种水位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检测锅内的气体压力来判断锅内水是否漏满
1、典型的安装方法,用来测量卧式储罐的液位时,采用顶部安装。 2、如用于生产中间液位控制时采用侧面安装。 3、测量大型立油罐的液位时采用软缆式顶部安装
产品主要由主机和黑体组成,主机包括测温头部、图像采集卡、控制计算机等组成,可实现多目标测温、报警、记录,筛选体温异常者。 1. 视场角:21.7°×16.2°; 3. 温度测量误差:≤0.2℃(计量标定值,在规定的测量距离和使用环境条件下,测量直径60mm的黑体辐射源); 红外测温传感器:≤70×70×185mm,重量≤0.4kg; 黑体:≤110×120×250mm,重量≤2kg; 三脚架:最大架高1.7m(带延长杆2.1m),重量≤1.5kg; 警示温度测量误差符合GB/T 19870-2005中4.3.1气候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