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
本报讯(黄晓丽) 近年来,香格里拉市狠抓生态扶贫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积极争取生态公益岗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实现荒山荒地增绿和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目标。 续聘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2016年10月起,以“一年一签”形式签订聘用合同,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建立管护考核机制,制定护林员管理办法,吸纳精准扶贫户参与生态管护,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
新华社兰州,9月15日电标题:博u三世的“变化” 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屋顶照进温暖的高纪青“仓家乐”小院子。大约中午,高吉庆匆匆进出定居并进餐的游客。他一直向每个人介绍当地景点
4月13日,甘肃召开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暨退耕还林现场会,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新时代国土绿化和退耕还林。 2018年-2020年,甘肃计划完成国土绿化1500万亩,使林木绿化率达到16.3%。2018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60万亩,中幼林抚育150万亩,义务植树7500万株,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2个,创建省级森林小镇5个以上
本文摘要:近年来,大理永平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富厚的森林资源,通过实施天然林掩护、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生态懦弱区综合治理、林业工业等建设项目,生态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停止2019年底,大理永平县全县林业总产值达43.99亿元,同比增长52.21%,其中核桃面积达158.7万亩,产量9.07万吨,综合产值43.68亿元。林业和草原生长出现生产业生长、群众增收、生态良好的生长格式,实现了森林笼罩率和森林蓄积双增目的
雅安雨城凤鸣天气预报一周查询凤鸣乡邮编:625008 提示: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雅安凤鸣乡天气预报一周前3天为准确预报,后4天可能存在误差,仅供参考! 凤鸣乡今天白天雨,最高气温31℃微风;夜间雨,最低气温21℃微风; " 雨城区凤鸣乡位于雨城区北端,距城区15公里,东与草坝镇接壤,南与大兴镇毗邻,西接名山县,北邻香花乡,海拔650米,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地处丘陵地带。全乡辖7个村,51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7071人,劳动力4709人,耕地面积8089亩。 凤鸣乡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无工业污染,森林覆盖率达57%,农业资源丰富,往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上以茶叶为主要项目
炎炎夏日,记者来到位于洪湖镇称沱村的平伟朝阳农业公司水果基地看到,各种各样的葡萄挂满了枝头,许多市民慕名前来采摘水果、休闲度假。来自重庆主城区的市民吴女士说:“洪湖的葡萄不仅好吃,而且生态环境怡人,非常适合休闲度假!” 长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多年来,我区结合沿江、沿山地带生态修复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我国森林面积有多少、森林覆盖面多少、人工造林面积多少、各省份对于生态林业的重视程度如何……5月29日,《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在南京林业大学发布,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我国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趋势、地区经验和政策实施等展开研究,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生态林业发展政策、开展生态林业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 《报告》显示,2011—2017年,我国生态林业发展指数呈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人工造林是我国生态最重要的措施,人工造林指数从2011年的2.75上升至2017年的3.52,上升幅度为28%;退耕还林指数增长幅度最大,从2011年的0.31上升至2017年的0.51,增长幅度为65%
近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上,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获得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大美贡山又添响亮新名片。 贡山县国土面积有4379.24平方公里,70%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55.6%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0.5%,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比例为87.41%,属于国家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是我省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2002年以来,贡山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6.49万亩,涉及农户8534户23864人,落实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积568万亩,按照国家每亩补偿10元标准,兑现公益林补偿424.7万元,受益农户达6186户19051人
泸州将投入12亿元治理赤水河流域环境《新闻》 昨日,记者从2014年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总结会获悉,我市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赤水河流域(泸州段)环境保护规划(2014-2020年)》,确立了流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思路和措施,计划从2014年到2020年,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和工业污染治理等8大类共86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2.43亿元。 自开展赤水河流域(泸州段)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投入资金9233.8万元。其中,投入资金2206万元用于合江、叙永、古蔺三个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投入6754万元用于乡镇污水处理站、垃圾库(池)和县城污水配套管网的建设;投入273.8万元用于沿河建筑弃土和非法捕捞整治等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草地农业和耕地农业的契合发展带,也是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带,具有不同于农区和牧区的独特经济形态。长期以来,该区域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现有的环境退化危机,自1999年起,一系列以植被恢复为主要形式的生态修复工程在该地区大规模地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