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
一、砂谷催芽法 该法是采用种子与河砂混合催芽,种子与砂的比例为1∶0.7(按容积计)。具体方法是:首先进行浸种,一般杂交稻种子浸4~6小时、常规稻种子浸8~10小时,然后用60℃的温水洗种,再将种子与细砂混合,充分搅拌,并用温水调至湿润,用织塑袋盛装后包上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催芽期间,每天把整袋砂谷翻转1~2次,并应保持砂谷湿润,如果砂谷太干,可喷水调湿
近日,霍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3年第一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分配方案和项目计划。其中:涉及农机化项目11个、资金达674.5万元,均为到村产业,含新建育秧中心、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各1家。项目计划的实施,标志着霍山县将“机械强农”行动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盘中统一部署一体落实,实现2023年农机化工作开门红
“今年早稻种植面积125.6万亩以上,预计总产量45.47万吨,同比增7.47%……”记者获悉,今年,江门市粮食春收、夏收实现增产。 据了解,今年江门市春收粮食作物有较大幅度增长。据农业部门预计,今年早稻种植面积125.6万亩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江门市新增早稻3.68万亩的任务;亩产362公斤,同比增10公斤;总产量45.47万吨,同比增7.47%
根据农民多年的实践经验,水稻育秧膜的使用应注意三个关键时期:封闭期、炼苗期和揭膜期。 一:封闭期,即从播种到一片叶子的时期。在此期间,薄膜应密封,以在薄膜中创造高温和高湿度条件,并促进水稻种子的快速生根和成苗
育秧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常宁抢抓农时,加快推进机械化早稻育秧,让现代科技助力早稻生产跑出“加速度”,播下丰收的新希望。 在宜阳街道塘湾村万润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彭秋英正带领村民在机械化育秧流水线上作业,大家分工合作,经过摆盘、覆土、盖籽等数道工序,一盘盘秧盘不到10秒钟就做好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据了解,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国家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按照国家“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要求,2023年广西将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3.6%,早稻育秧完成41.8% 央视新闻3月19日消息,春播春耕事关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3.6%,进度同比基本持平。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健壮的秧苗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聚乙烯 英文简称PE,它是乙烯的聚合物,无毒。容易着色,化学稳定性好,耐寒,耐辐射,电绝缘性好。它适合做食品和药物的包装材料,制作食具、医疗器械,还可做电子工业的绝缘材料等
5月12日上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刘峰,赴东海县山左口乡左庄村、东海县方舟教堂调研民族宗教工作。刘峰听取了东海县工作汇报,实地调研左庄村“红石榴家园”、电商平台、鲜花育秧实验室建设情况,实地察看了财政衔接资金扶持鲜花种植和反季节甜瓜种植项目运行情况,现场了解东海方舟教堂“双暂停”、消防安全、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刘峰对东海县前期开展的工作给予肯定,并就做好下一步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财政衔接资金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文件要求,按时序高质量抓好财政衔接资金扶持民族村项目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王坤 齐美娜)春回大地,万象“耕”新。连日来,慈云镇有序开展春耕生产,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今年,慈云镇围绕“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氛围营造、抗旱备耕两手抓等“三举措”,切实抓好抓实春耕备耕工作,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