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层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数据通过MAC地址转发,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以广播的形式转发数据。中心内部采用总线型拓扑,必须同时保持单边性,并且只能保持半双工模式;交换机上两个端口之间的通道是独立的,能够实现全双工通信。 hub工作在物理层,属于第一层设备,每发送一条数据,所有端口都能接收,采用广播的方式,所以网络性能受到极大的限制
目前,区块链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公链项目,其P2P协议都工作在IPv4/IPv6广域网络的主机端TCP传输层以上,也就是采用4/6字节进行寻址,如区块链项目巨头BTC(比特币)、ETH(以太坊)等。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其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而将P2P协议建立在IPv4/IPv6广域网络上,其本质还是未能去除中心化的束缚,因为比特币和以太坊在网络传输过程都是明文传输的,途中经过的其它网络节点都能解析,虽然采用了数字签名技术来保证传输内容不会被篡改,但是它并不具备保密性和保护隐私的功能。 而BitCherry作为全球首个基于IPv8技术并服务于分布式商业的可扩容区块链基础设施,BitCherry独有的P2Plus协议则工作在更为底层的IP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内(可同时工作在主机端和路由器),在其IPv8网络协议中,因为工作在更为底层、更接近硬件设备的协议层上,因此P2Plus可以轻松穿透任何网络、防火墙、网络围墙,简单的说:VPN、代理服务器之类的都不再需要了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与传统的有线互联网的数据链路层相差很大,需要区分学习。 介绍流式音频/视频中的媒体服务器和实时流式协议,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的一些措施。 随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大量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就需要保护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原理与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体系结构,初步掌握数据通信、各层网络协议和网络互联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算法,使学生有较为全面、系统、扎实的知识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分布式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概述: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因特网的组成、接入和物理媒介;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协议层次和服务模型。(2)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原理;WWW模型;Web应用和HTTP协议;域名服务和DNS协议;电子邮件协议;WinSock套接字编程
在网络方面,桥接网络是链路层设备,它在网络段之间转发流量。网桥可以是硬件设备火灾主机内核中运行的软件设备。 就docker而言,桥接网络使用软件桥接器,该软件桥接器允许连接到同一个桥接网络的容器之间进行通信,同事提供与未连接到桥接网络的容器隔离
我们知道,IP地址是在网络层所使用的,它是一个逻辑地址,两台主机要进行通信,在实际的网络链路层上,使用的还是硬件地址,所以在局域网中,两台主机要进行通信的话,还得知道对方的硬件地址,那么,主机是以什么方式来对IP与硬件地址进行映射的? 首先,各主机内部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它是用来存储IP与硬件地址的映射。那如果一个局域网有一台新加入的主机,它就得向局域网内的其他主机进行一个广播,内容大概就是:我的IP是xxx,硬件地址是xxx,我要请求ip为xxx的硬件地址。 所以,这就是ARP欺骗的关键所在,伪造了一个假的网关地址,并进行广播,因为局域网中的主机要进行通信的话,必经过网关,那么若被欺骗后,该主机上发送的数据就会被转发到攻击者的主机上,这时攻击者可对流量进行分析,再把数据转发给真正的网关,那么受害者的数据就会被攻击者所窃取
2021年9月17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公示了《中国移动2021年5G上网日志留存系统》中标候选人,欣诺继华为、中兴之后成为第三家成功入围中国移动5G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的厂家,也是欣诺继去年入围中国电信后在5G DPI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DPI(深度报文解析技术)是网络运营的核心技术手段,整个系统架构包含了从物理层、链路层到应用层全部OSI七层模型,具体产品族有分光、分流和DPI协议解析,中国移动对这三个产品全部进行了集采。 欣诺从2014年开始进入该领域,从最前端的分光/光放开始,逐步积累行业经验,经过长达七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厚积薄发,终于在2021年取得全面的突破
路由器在所述互连装置的网络层。相对来说更加复杂也更灵活。路由器具有较强的互连异构网络,其包括一个连接对象和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能力
今天在和一个学弟交流的时候,提到超长的UDP报文由谁来分片的问题。当时我认为过长的UDP报文最终会被以太网(链路层协议)分片,这是不对的。 分片是因为链路层通常会要求帧长不能大于某个值
PC与智能设备通讯多借助RS232、RS485、以太网等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接口规范。但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讯的物理介质层和链路层,如果要实现数据的双向访问,就必须自己编写通讯应用程序,但这种程序多数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规范,只能实现较单一的功能,适用于单一设备类型,程序不具备通用性。 在RS232或RS485设备联成的设备网中,如果设备数量超过2台,就必须使用RS485做通讯介质,RS485网的设备间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过“主(Master)”设备中转才能实现,这个主设备通常是PC,而这种设备网中只允许存在一个主设备,其余全部是从(Slave)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