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
昨日,强降雨区主要位于湖南中部和西南部,出现暴雨或大暴雨(100~211毫米);重庆北部和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和东北部、安徽大别山区、浙江西部和东南沿海等地出现分散性暴雨,湖北恩施和黄冈、安徽安庆等地局地大暴雨(100~125毫米)。另外,内蒙古中部、山西中东部、河北西部、北京中西部、辽宁东北部、吉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河北保定和石家庄、北京怀柔、辽宁本溪和丹东、吉林通化等地局地暴雨,内蒙古呼和浩特最大点雨量107毫米。 预计,7月27日08时至28日08时,新疆伊犁河谷、云南西南部、广西北部和南部、湖南中北部、湖北东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以及河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60毫米)
8月29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预计未来两天,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等地将有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29日召开会商调度会,与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会商研判,视频连线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等地防指,进一步安排部署强降雨防范和防汛救灾工作。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主持会议
名称 本周全省空气质量预报(2020年3月9日~2020年3月15日) 本周全省空气质量预报(2020年3月9日~2020年3月15日) 上周(2020年3月2日-3月8日),2-5日,扩散条件较好,我省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6-8日,受逆温、高湿的影响,扩散条件转差,我省大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主,其中8日中南部城市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 10日,受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较好,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优良,中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11日,地面转南风,中南部存在逆温,扩散条件一般,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中南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江川区气象台2023年2月5日13时35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江川区将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局地阵风可达7至8级,可能造成大风灾害,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3. 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4.行人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5.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本报8月14日讯 持续发力的高温,终于要说再见了。省气象台预计,15至16日,我省湘西、湘南局地大到暴雨。与此同时,高温范围将逐渐缩小,16至19日高温天气有望结束
中央气象台今天上午发布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称,预计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大部分地区天气多变。 21日之前,青藏高原东部、西南地区东部阴雨雪天气较多,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地区将出现中到大雪、局地暴雪,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部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雨雪天气对春运不利;而长江中下游、华南大部地区主要为多云天气,气温逐步回升。21-22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将出现一次降雪过程,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气温创新低。寒潮蓝色预警继续。12月3日,是此轮降温“至冷时刻”,全省多地迎来今冬首个零下低温,大部分地区有冰冻
新华社重庆6月22日电(记者李松、柯高阳)21日以来,重庆有9个区县遭遇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到143毫米。受降雨影响,重庆秀山酉水、酉阳甘龙河等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 记者从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获悉,21日8时至22日8时,重庆东南部及西部偏南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
中国天气网讯 预计今明天(9月16日至17日),湖南湘中以北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今天长沙、岳阳、益阳等地有暴雨,需注意防范。 实况监测显示,昨天08时至今天08时,湖南湘中以北出现了大到暴雨,其中花垣、常德市区、泸溪、吉首、保靖、凤凰共7个站点出现了大暴雨,最大雨量达122.3毫米;最高气温方面,湘西、湘北21~23℃,其他地区34~36℃。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未来十天全省雨天多,尤其是北部一带降雨偏多
7月2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7月2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7月2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河北中南部、北京大部、天津西部、辽宁西部、山东西北部、山西西部、河南北部和西部、陕西东部和南部、湖北西北部、重庆北部、四川盆地东部、浙江中部、福建北部以及海南岛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5、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