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强度不足,砂光不足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纠纷之一,而灰砂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美观性、耐磨性和硬度,那么起砂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呢?

正确科学的水灰比可以满足水化反应的耗水量,但不易施工。为保证施工的流动性,施工人员会增加水灰比,这会降低混凝土地面的强度,还会造成砂浆渗出,进一步降低混凝土地面的表面强度。

施工过程有自己的科学标准。如果不按标准进行,这个过程迟早会影响到地面的强度。例如,压延过早,水化反应刚刚开始,缩合还没有完全形成,砂浆中游离水较多,虽然经过压延后,表面仍会出现一层水,这将严重降低混凝土地坪的强度和耐磨性,硬化表面还会降低混凝土地板的强度和耐磨性。

如果养护温度或湿度过低,水泥的水化反应会减慢,严重时停止硬化,使水泥脱水,影响强度。如果水泥混凝土地坪还没有达到终凝状态,浇水养护也会造成表面起皮、起灰、起砂等质量问题。

冬季混凝土地面施工温度较低,若不采取保温、采暖措施,砂浆易结冰。混凝土冻结后,体积膨胀9%左右,产生较大的冰胀应力,强度会明显下降;混凝土解冻后,体积不再收缩,使表层混凝土孔隙率加大,骨料周围的水泥浆膜破坏了材料的内聚力,形成松散的颗粒,一擦就会起砂.

原材料主要是水泥和沙子。如果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过低,或水泥中含有过期或受潮的结块水泥,都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磨性。所用砂粒过小,拌合用水量大,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强度降低;如果沙子中含有过多的泥土,势必会影响水泥与沙子的结合力,也容易造成地面起沙。

冬季施工时,新浇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房间应采取采暖措施。如果不采取正确的烟气排放措施,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处于空气的下层。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粉状碳酸钙,可以强度低,而且影响水泥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从而显着降低水泥混凝土地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