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白虎通·三教》中说:“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之。”汉代儒学 家认为夏代崇尚忠,商代崇尚敬,周代崇尚文,他们把夏、商、周三代所崇尚的忠、敬、文这些道德规范与礼仪文饰,总称为“三教”。也就是说三教是指天、地、人三孝三才。这是关于“三教最早的说法”。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儒教、道教发生论战。公元573年,北周武帝亲自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辨释三教后”问题,最后作出了“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结论。从此后人说三教通常即为儒、道、佛。
“三教”新说: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老子与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统领人间,是为人道教,如此为“三教”。
九流的另一种提法:一流皇帝二流官三僧四道五流医六工七匠八娼妓九流书生十乞丐。
九流还有一种说法:一流帝王、二流官军、三流绅贾、四流帮教、五流匠塾、六流地农、七流乞奴、八流盗骗、九流娼艺。
“上九流”:一流帝王相、二流官军将、三流绅贾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