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vs.选举区:是北投天母或是士林天母?

11月13日,台北市民政局发函《天母合众国》,表示本刊创刊号中“天母将被划入北投行政区”一文,乃因明年立委选举单一选区两票制的“选举区重划”,而非“行政区重划”。

本刊立即联络民政局,民政局张峻宾科长表示,民政局并无“行政区重划”的计划,而“选举区重划”是台北市选举委员会的决定。本刊随即访问台北市选委员会副总干事黄细明,黄细明表示,在今年2月14、15日间,就在信义路五段台北市选委会召开“公听会”,有学者专家、立法委员、各区公所代表、政党代表参加,参加的公民极少。黄细明指出,在考量北投人口数达不到单一选区的要求,考虑并入部分士林区,一是社子,一是天母,因为社子和北投隔的基隆河大于天母与北投区的磺溪,基于地缘关系,决定把天母纳入北投,而非社子。

为了配合明年的立委选举的单一选区两票制,让“选区”与“行政区”的划分脱钩,但这个脱钩的决策,事实将在未来影响到被“乱点鸳鸯谱”的区域。政治人物的选民服务与选区有绝对的关系,选区内的选民福利优先。未来如果中央部会要对地方进行某些建设,如文建会的预算建立文化中心,若在北投、士林区选择一地,天母在行政上属士林,而选区属北投,文化中心就不太可能落在天母,因为“北投行政区”并不会把天母考虑在内,因为在行政上不可能捞过界;而“士林、大同选区”的立法委员也不会为没有选票的天母居民争取,因为那样做不但没有票,而且会得罪自己选区的选民。

政治就是那么现实,过往的选举区都是依行政区来走的,现在脱了钩,将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行政区划分,一般居民都会接受,但问题是过程不公开、粗糙,天母人总是最后才惊愕地得知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