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陈绮贞的邀请,去观赏她“时间的歌”演唱会,这于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什么是青春的滋味?什么是灵魂的跃动?在昨晚的演出过程中,终于深深感受了。第一次走进台北小巨蛋,第一次见识了“女神”的魅力。我被安排坐在贵宾席,回望全场时,惊见左右后三边的看台席位,竟然是满坑满谷的人头。陈绮贞出现在舞台时,所有年轻观众禁不住尖叫。她站在台上的姿态,完全与我最初印象判若两人。当她坐在我的教室时,看来是那么恬静,内向,羞涩,总觉得她是适合创作的散文写手。

从晚上七点半,到十一点左右,前后三个多小时的表演,都是由她单独支撑,那确实是需要健康的体魄与坚强的意志。当她穿着鲜红礼服,站在高高的柱上唱出第一首歌,气势就显得非常不凡。中场之后,她放胆走出舞台,穿着工人装便服,与周边观众开始握手唱歌,才让我认识了她寻常的一面,仿佛就是是邻家女儿。后半场她唱出“别送我回家”之前,感性地说出她与母亲一起散歩过十字路口的记忆。其中暗藏某些悲伤与温馨。她的母亲就在现场,想必与她分享并分担了成长的经验。

人生有太多美好的时光,但那必须由许多残缺、遗憾、失落拼贴起来。而我觉得,陈绮贞写歌写词的时候,可能也穿越无数难以描摹的艰难记忆。哲学系毕业的她,擅长使用悖反的词句来表现矛盾心情。“旅行的意义”是典型的代表,那需要真正体验过各种情绪的起落。我也曾经年轻过,但绝对没有她那样精彩,也没有尝过她那种孤独的苦涩。我还是相信,她灵魂里一定住着一位诗人或散文家。午夜前离开小巨蛋时,我又重燃邀稿的希望。有朝一日,期待这位歌手,可以缴出一册诗集或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