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若望•保禄二世、霍梅尼、阿富汗圣斗士,他们打破甚至颠覆了各自原本的世界,释放出压抑已久的两大力量——市场和宗教,开始支配这个世界。

这是社会思想史的大逆转,推动全球三(四)十年的政治经济实验,也催生出21世纪的时代轴心!不论我们喜欢与否,不管我们蒙受其利还是其害,今天,我们仍活在1979年的阴影之下。

1979年9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馆外公园的围栏上,一个名为“星星美展”的现代艺术展高调亮相。两天后,展览就被取缔,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标志着从此中国迈入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

整个二十世纪,可能没有哪一年,像1979年这样,集中爆发如此多的文化艺术事件。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也因此,“星星美展”常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滥觞。

值此“星星美展”四十周年之际,博而励画廊隆重推出由鲁明军策划的大展“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展览的标题“没有航标的河流”源自1983年上映的由吴天明执导的同名电影,影片是根据叶蔚林发表在《小说月报》的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1981)改编的。相形之下,这部曾经引发争议的小说和电影似乎更能代表1979年前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气氛和情绪。当然,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刻画,更希望由此重新唤起对于未来的想象。

冯国东、黄锐、郝敬班、何翔宇、李晓斌、ONS、蒲英玮、于吉、余友涵、张培力、赵刚等40余位/组艺术家应邀参加了展览,一百余件作品和相关文献共同构成了一部以“1979”作为引擎的话语装置。它立足于“1979”,但又不限于这一年的艺术、文化与社会变革,而是与“前1979”“后1979”之间潜伏的多维的连环碰撞(包括“邓丽君,‘泼水节’与‘公开的情书’”“可口可乐,什刹海与郊外湖畔”“‘论绘画的形式美’,‘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等),共同构织一个朝向未来、但依然没有航标的艺术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