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穆勒太空科学实验室(Mullard Space Science Laboratory,MSSL)科学家Sergei Zharkov领军的研究团队,分析太阳动力观测卫星(SDO)观测影像,首度发现日震现象(sunquake)可在太阳磁场和带电粒子引起的爆发事件中发生。
Alexander G. Kosovichev和Zharkova等科学家们在1990年代首度发表日震观测报告。在过去10年,科学家大量研究太阳大气中的太阳闪焰(solar flare)爆发事件,并发现当闪焰爆发时,会伴随发生强烈粒子束横越太阳表面的日震现象。
Zharkov等人研究2011年2月15日的一场闪焰爆发,发现于爆发时向外拉出的磁力线两端被触发了日震现象,震动强度比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还强1000倍以上。这显示爆发时突然向外扩张的磁场,很可能在日震产生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闪焰爆发后,向外喷出的物质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向外冲向太阳系各处,若是恰好对着地球而来,将引起地球磁暴,并上演一场美丽的极光秀。
Lone Wolff于1972年首度提出日震现象的预测,在太阳表面就像一圈圈向外扩散而去的圆形涟漪,就像小石头丢进池塘水中所引起的现象。然而,日震并非是有东西丢进太阳表面而引起的,而是太阳表面以下突然的能量释放所产生的声波在太阳表面被弯曲并向外传递而引起的。
若能了解这些特别事件发生始末,可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太阳大气中的能量和动量是如何向下传递到太阳表面、甚至是太阳内部的。目前太阳活动频率与强度逐日增加,预期极大期将出现在2013年,这些科学家预期可观测到更多类似的日震现象,期望在本太阳活动周期中,能搞清楚引发日震的物理机制。
天文新知,由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提供。如果你对网络天文馆的文章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天文馆的徐阿喵先生会利用个人时间来回答各位的问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