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其中列为“上品”的有100多种。被列为上品的中药为无毒、有强健身体作用的“补药”。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医又不断发现新的有抗衰老作用中药。这里,选取部分经中西医都证实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作简要介绍。
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愈发突显。近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卫生计生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业内普遍认为,此意见将大大增加中医药的比重。
据了解,之前卫生计生工作规划中都有提到中医药,但很多时候都是一笔带过,中医药未能占据一席之地。中医药界早有呼吁上层加强领导,强化卫生计生与中医药工作的沟通协调,建立定期协调会商制度。
而此次《意见》明确指出,在编制实施卫生计生发展综合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时,要将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并体现向中医药倾斜的政策要求。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卫生应急、妇幼健康、药品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科普和宣传、信息化等体系建设,要合理配置和利用中医药和西医药两种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长期以来,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队伍薄弱。国家虽然设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但省级及其以下的管理机构不健全,形成了“高位截瘫”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