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学英文时,可能听过类似这样的说法:

“如果想把英文学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到美国或英国当地生活。完全不懂英文的人,只要到当地住三个月,自然就会讲英文了。”

在完全是英语的环境中生活,对学英语的效率当然会变好。完全不懂英文的人如果到英语圈国家住上三个月,的确可能变得会讲英文。不过,讲出来的英文品质如何,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台湾,一部分大学新鲜人踏进大学校园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原文课本。对这些大学生而言,理想的语言能力就是能轻松看懂原文书。看原文书非常吃力的学生,会很羡慕那些原文书看得快的人。当然也可能会羡慕教授的外语能力。

不过,如果实地到教授的研究室一看究竟的话,应该不难发现教授的书架或桌上有英文字典。如果对照上面的三个月就能讲英文的说法,有些人可能会疑惑:

“到美国知名的大学留学,而且花了五年取得博士学位,而且还当上教授,这样的人的学习能力一定有相当的水准。那么为什么连教授看原文书或英文论文时还要查字典呢?”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非英语母语的人如果要把英语能力提升到和英语母语的人一样的话,五年完全不够。不过如果只想把语言能力是提升到能看懂原文书的话,就算不用出国也一样可以办得到。有留学经验的教授会准备外语字典,是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完全知道一本书中的所有词汇。就像中文母语者在读一本有深度的中文学术书籍时,恐怕也没有人能保证完全能100%理解书中的所有词汇的意思。

正在学日文的人,可能多少会有“日文要学多久才能学得好呢?”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要看情况而定。因为每个人的“学得好”的标准都不一样。

如果“学得好”是指能看懂日文漫画或日文杂志,这个目标并不难。只要理解基本文法,再勤背词汇,就算不用到日本当地生活,也一样可以达成目标。

不过如果把“学得好”的标准定位在“日语能力和日本人相当”的话,就算到日本生活10年以上,恐怕也很难办得到。因为在非日语母语的人的语言知识中,永远有一块无法填补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从婴儿时期到高中或大学毕业时累积的语言知识。对日本人而言,这些语言知识是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协助之下累积起来的。对于日语母语人士而言,这些知识就是他们的日语的基础。

然而学日语的外国人不太可能有日本人的父母或是亲戚,大多数的人是从日本的大学、研究所,或是社会开始起跑。大学、研究所、社会的人际关系,会比小学、中学,高校稀薄。所以老师、同学,或职场同事能提供的协助也相对较少。再加上外国人必须花很多力气去适应不熟悉的生活环境,所以也不太可能有时间去填补过去的空白。而这些空白,就是造成日语无法运用自如的缺口。所以非日语母语的人要把日语能力提升到和日本人相当,是非常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