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可以说是20世纪医学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拯救人类性命最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往往因为民众的误用以及滥用,反而产生令人惶恐的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是你我都要具备的基本认知。
在昔日,抗生素有如万灵丹,大家趋之若鹜,时至今日,抗生素却被视为毒蛇猛兽,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究其原因,药能治病,也能致命,若抗生素不当使用,恐让细菌产生抗药性,使得疾病更难治愈。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不断提出警告,由于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速度愈来愈快,超级细菌种类可能将会愈来愈多,如何防止这样的情形不断恶化,除了医护人员的第一线把关之外,这次我们将透过亚东医院药学部药师梁雅富的解说,为我们建立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观念,以达到守护健康的目的。
“抗生素的发明可以说是一场无心插柳的意外,它是由科学家佛莱明在一次受霉菌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时,无意中发现霉菌分泌的某种物质可以杀死细菌,后来再经过多位科学家与药厂共同努力,最后让盘尼西林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问世,就此改变了历史。”梁雅富表示,抗生素在今日已经有许多种类,主要作用就是抑制细菌的生长或是杀死细菌,医师会因应不同的病因及症状来正确给药。
在过往,许多民众视抗生素为消炎药,导致目前许多人仍将抗生素与一般消炎药混淆。梁雅富指出,抗生素主要是对抗细菌的利器,不具消炎止痛的效用;而消炎药则可以抑制发炎、缓解症状,却不能清除致病源。所以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民众常有的另一个错误迷思则是,感冒或是流感一定要服用抗生素,梁雅富强调,一般常见的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大多数都是由病毒引起,而非细菌导致,因为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无法杀死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无法治愈或减缓由病毒引起的发烧、流鼻水、喉咙痛等感冒症状,也就是说感冒与流感通常不需要抗生素。虽然有少部分的感冒是由细菌引起,但仍需要经医师诊断后,才能正确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