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湿疹,亦称为异位性皮肤炎,是最常见的湿疹类型。这种皮肤疾病多属慢性,会导致皮肤痕痒、干燥和脱皮。大多数异位性湿疹患者会在婴儿期或幼儿期首次出现症状,原因不明,亦可能由多个因素引起。异位性湿疹可以是家族遗传,多发生在过敏的人身上,也常伴随其他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这些症状常有特定诱因,如肥皂、清洁用品、压力甚至天气。

异位性湿疹的症状通常时好时坏,并可能持续至成年,可影响全身皮肤,但多出现于手部(尤其是手指)、手肘内侧、膝盖背面及儿童的面部和头皮。异位性湿疹的严重程度各异,轻症可能只是小部分皮肤干燥或痕痒,重症可能出现广泛的皮肤发炎和全身持续瘙痒。

如有上述症状,建议征询家庭医生意见并作进一步评估。目前没有针对异位性湿疹的特定测试,但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和检查皮肤来诊断病情。治疗异位性湿疹的方法可分为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两大类。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始于改变生活方式和避免可能的诱因,皮肤护理尤其重要——应每天使用保湿霜或软膏(尤其是沐浴后)以保持皮肤湿润。

药理治疗包括为轻度至中度症状的患者配方的外用药物,通常是根据个人情况开出各种强度的类固醇药物,有助缓解瘙痒和肿胀;至于面部和较薄的皮肤,则可涂上不含类固醇的药物。口服药物方面,口服抗组胺剂有助止痒;短期口服类固醇疗程(5 至 7 天)有助控制严重的湿疹发作;如外用药物不足以控制中度至重度症状,皮肤科医生亦可配方口服药物以抑制免疫系统。另外,药物注射可用于6 岁或以上中度至重度湿疹,且对其他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光疗则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法改善的严重异位性湿疹,以紫外线减少炎症,从而控制症状。

<刊载于《am730》,202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