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医院就医,再次出现疑似“冒名顶替”事故。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多位患者反映在百度搜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包含多家三甲、三乙医院),出现了“复大医院”的信息,到该医院花费大价钱就医后没有痊愈。患者才发现,“复大医院”并非“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只是一家民营医疗机构。

这家医院是通过百度竞价排名“冒名顶替”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吗?不仅如此,这家“复大医院”曾被多次投诉,涉及过度诊疗、药价过高和违反诊疗常规等。目前,上海市工商局已对该医院立案调查。

9 月 9 日凌晨,百度回应,承认搜索出错,但原因是医院名称简称“存在一定的语义相似性”。

所谓的“公立医院品牌保护项目”是百度在 7 月份发布的消息 《百度已对 55369 个公立医院名称进行品牌保护,绝不出现商业广告!》,自称从 5 月底起向大众发起“征集公立医院简称的倡议”,截止至 7 月 25 日,已经完成上述数量的公立医院官网的“搜索首位”保护。

百度的回应与此前央视记者的测试不符合。记者搜索“上海红房子”跳出的第一个结果是复大医院,而非百度回应中的医院官网。搜索其他医疗关键字,复大医院广告仍然在前几条。

可以说,这个回应只是在“复述”问题,甚至推托是医院的简称太多,仍需大量收录并设置为保护词。对于搜索结果是不是竞价排名导致则完全没有回应。

百度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一直被诟病但一直存在。

2008 年央视曝光百度搜索竞价排名黑幕。通过百度“竞价排名”,虚假药品、虚假医疗机构交钱即可获得推广,费用越多排名越靠前。而拒绝交钱的企业可会遭到百度“勒索营销”,只能出现在搜索末尾或直接被屏蔽。

2010 年媒体曝光,百度在假药利益链中,百度竞价费用占到 75%。

其实在问题首次曝光后,CEO 李彦宏回应,付费搜索不应为互联网信息真实性承担责任。可见百度的态度,道歉是道歉了,可生意还得继续做。

直至 2016 年 5 月,魏则西事件彻底激起了社会舆论,百度才不得不承诺整改,下线相关推广。

今年 5 月,新华社曝光百度医疗违规广告卷土重来。使用百度搜索医院信息,前几条均为广告,且根据不同地域的医疗监管不同,“冒名顶替”、广告首位的情况也不同。看似“痛改前非”的百度,实际悄悄地重启这门生意。

对于最近卷土重来的广告推广批评,百度回应中提到一款产品“简单搜索 App”,承诺没有任何广告。该 App 于 2017 年 7 月上线,今年上半年开始大力推广。

目前,“简单搜索 App”在 App Store 获得 4.5 星评分,不少用户评价它“简直不像是百度的产品”。虽然主打无广告,但该 App 不会屏蔽自然搜索产生的广告推广。

2008 年到现今,十年的时间,百度仍然没有解决医疗搜索问题,从对医疗信息真实性不负责的态度,到今时今日仍含糊其辞的回应,想必医疗推广在未来也不会轻易消失。

搜索工具本没有善恶,只是里面牵涉到太多利益链,信息真实性难有保证。使用搜索获取医疗信息时,还是要小谨慎,不妨多使用几个搜索引擎,互相验证再进行选择。

滴滴开启全程录音功能,真的能让悲剧不再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