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平治房车(Mercedes-Benz),在史特加(Stuttgart)的总部,设立了一个展览馆,展出旗下各种名车,由 19 世纪的款式,到一级方程式的赛车,无所不包。
为迎接 2006 年的世界杯,展览馆闭馆重修,而新馆于零六年五月重新开放,上下共九层高,展出一百六十架车,以及一千五百多件实物,而最令人感到兴趣的,却是平治展馆中始终如一的国际视野。
一个汽车为主题的展览馆,想当然尔是汽车展览,再进一步想到可以展出不同年代,不同款式的汽车技术;然而此展览馆却以世界历史为主体,在汽车的旁边,精心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展板,重现整个二十世纪的风貌-由十九世纪末的世界博览会、首届环法单车赛、人类成功飞行、两次大战的反思、无线电的发明、女性主义的抬头,登陆月头、各国追求民主自由人权,都简列在展览之间走廊的展板上。不少访客游走于展览厅的汽车展品,但却有更多人漠视这些名车,被这些简单直接的“壁报”所吸引,停步详读板上的图文。
平治展览馆之中,居然有一张展板和香港有关,难道是说香港人拥有很多平治吗?不!那是一张“香港回归”的展板!看见我们熟识的彭定康出现在德国的汽车展览馆中,不禁问了自己一句:“香港回归和平治有何关系呢?”难道回归后卖多了车吗?展板跟随年份而排列,香港这张之后只余下四张展板,分别是 01 年的 911 事件、02 年的欧元通行、04 年的南亚海啸以及 05 年的德国藉教宗当选。
即使我们没有人家的平治,即使我们没有令人惊叹的工业,以香港政府及商界的财力,以我们中西文化的独特性,有心不会做不到吧?我们欠缺的除了设施的硬件,更欠缺的是文化的软件!作为一个“亚洲国际都会”,我们是不是要扩阔一下视野,参考平治的世界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