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铜鼓文化是壮族人民主要的传统文化形态。铜鼓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是壮族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风貌的映射 是民族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 很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歌谣的韵律结构是最具民族特色的 它是鉴别歌谣的民族属性的最为可靠的尺度之一。壮族歌谣的韵律结构与越南越族歌谣的韵律结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不仅像汉族歌谣那样押脚韵 更为奇特的是押腰脚韵和押腰韵。壮族和越族同为古越人的后裔 其歌谣有共同的韵律结构 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两个民族原始共同文化的遗存
Abstract: 在壮族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从性别视角关照和审视壮族现当代女性文学 通过去除历史文化中的遮蔽与厚饰 可以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壮族女性文化传统和壮族女性文学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 进一步开掘壮族文学的丰厚内涵。
Abstract: 新世纪以来,出生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主体的壮族青年女作家的崛起,为广西文坛及少数民族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她们的创作既能充分发挥女作家自身女性写作的优势,又能结合时代发展的大潮,把关注女性命运与探讨社会发展相结合作为自己的创作使命。
Abstract: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 成为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嘹歌》的翻译整理版本有很多错误 最主要的是拼音壮文和翻译方面的问题 影响了《嘹歌》的学术价值的发挥和艺术魅力的体现
Abstract: 桂西、滇东诸多的神话传说反映古越人鸟崇拜和竹崇拜的观念是壮族文化源头之一 壮族在发展进程中虽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 但并没有失去“自我”的特性
Abstract: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Abstract: 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源远流长在壮族人民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在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新时代的冲击后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又在壮乡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bstract: 该文评介美国杰弗里.巴洛从事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代表着、观点、方法及影响旨在提供壮族研究的他者视野和西方观点也望打破中西学者各说各话的独白场面促进国内同行参与国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