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西铁之前,只有那条64k 巴士线能途经这个乡村社区。

2003年西铁通车,锦田市中心开始迅速发展,在铁路站前的空地,还架了一个周末市集。低密度屋苑愈建愈多,比市区便宜的租金,吸引了许多外区居民慢慢由市区搬来。但另一方面,在谢屋村、杜屋村等村落附近,仍然保留着农田和青山蓝天。八乡区内有超过100幅农田,吸引了全职或星期天农夫务农,包括由菜园村抗争生出来的“生活馆”和“菜园农业先锋田”等等。

城市和农田两个面向,热闹与安静之间,还有多座原居民兴建的围村,我们很难理解的乡绅传统,这些都是锦田有趣的地方。

这个独特的环境,抗争历史的因缘,加上广阔的空间,近年吸引了好些艺文工作者聚集在此。他们在这里耕田、创作、搞工作坊、开放市集农墟。似乎正努力融入在地社区,同时保存其独特性。

2014年4月,政府向城规会提交研究报告,计划在锦上路、八乡车厂和附近的乡村地带,发展一个新市镇,可容纳6万人。锦田,似乎即将有其新貌。在同一年的6月,C&G Apartment的艺术家张嘉莉(Clara)和郑怡敏(阿金),想到了一个以锦田为实验场的艺术交流计划。

他们的《后桃花源记》艺术交流计划,并不打算直接回应锦田的转变,也不限于锦田这个社区。他们是尝试连系在地的艺文工作者,开放空间和态度,让他们以在地的素材,表达个人与锦田社区,甚至香港人身份的联系。桃花源,是个理想国;然而回到现实处境,我们又要如何行在地上?

我们就由此计划,开始探索,艺文如何可以介入社区或参与社区。

开幕时间: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下午6:30

展览日期:2015年3月29日(星期日) 至 4月27日(星期一)

(港铁太子站B2出口,始创中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