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律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准确、适当地运用法律法规,对于公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维护自身权益,维护正常工作、生产经营秩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面对汗牛充栋的法律、法规文件,如何把分散各处的相关配套规定集中起来,如何理解与适用法律、法规中的**、难点,始终是困扰有关当事人和当局者的一大问题。

中国法制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出版适合大众需求的实用法律图书,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中的法律、法规应用问题,先后推出了配套规定系列、实用版系列等一大批适合大众学习、应用的法律图书,颇受读者好评。在总结这些法律图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约请了相关立法及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精心选择法律文本,针对法律理解和适用中的**、难点,编辑出版了“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本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1.由相关领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素养的法律专业人士撰写适用导引,对相关法律领域作提纲挈领的说明,**提示立法动态及适用**、难点。

2.对于主体法中的**法条及专业术语进行注解,帮助读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条文含义。

(2007年7月26日国发[2007]21号)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人口规划、区域规划、城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粮食生产规划、交通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同时,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以上述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为支撑,并在政策、法规和实施管理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在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基础上,前瞻性、全局性地谋划好未来全国人口和经济的基本格局,引导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节录)(2004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节录)(1998年12月27日)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9月13日)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2月17日)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5年12月20日)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5年12月20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2000年3月12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6月4日)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2007年7月26日)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2月31日)

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6月1日)

专业导引 围绕主体法律文件对相关领域作提纲挈领的说明,**提示立法动态及适用**、难点。

权威注解 由法律专家对**法条及专业术语进行注解,帮助读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条文含义。

实务应用 根据司法实践提炼疑难问题,运用法律规定及原理进行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