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作为一个狭长国家,地理和气候状况受到东部安第斯山脉和西临的太平洋影响。在智利中部长达800公里的地带,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找到青翠的葡萄园和憨厚的智利酒农。多样化的气候带在北方则呈现出干燥酷热,而南方则表现得潮湿凉爽。和安第斯山区有着昼夜间的巨大温差,这种温度骤降能够将葡萄的酸度维持在**的状态。按照地理学上的理解在南纬32到38°之间的智利葡萄酒产区气候应该相当于西班牙和北非的气候条件;然而智利产区的气候对于酿酒者 来说要更优越和温和一些,从出产葡萄酒的意义来说,其条件可以堪比加州和波尔多这些世界顶尖的产地。

安第斯山脉的运动在几千年前就为智利人准备好了河滩平原的地形,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灌溉便利,智利人一度注重产量而不注意葡萄的品质;在1980-90年间的智利葡萄酒技术复兴时期,这种状况获得了和好的改善,更多的酒园采用“滴灌”系统,对于葡萄每天摄入的水分进行严格的监控。尽管产量降低,但葡萄品质的提升有目共睹。土质方面,智利拥有适合梅洛生长的粘土地区,也有混合壤土、石灰石以及砂石地形产区。而南部的凝灰岩土质和火山土质都称得上是智利独特的土壤风格。

比起复杂法国的分级制度,智利的葡萄酒分级更像美国分级制度的翻版。1995年之前智利还没有一套像样的葡萄酒分级,国家的葡萄酒区域也是在那个时候划分的。上述的分级标准其实对产区葡萄种类以及葡萄栽培实践以及酿酒技术都不会做特别的考察所以这种类型的分级实际上只是针对同一酒庄的不同级别酒进行的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