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在不同的改革声音中,评估都是重点项目。2000件9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报告书,其中一项改革重点是“改良评核机制,辅助学与教”;随后课程发展议会在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强调学校应制订评估政策,积极推动“促进学习的评估”。 在实践方面,“促进学习的评估“把学习目标、学习、教学和评估放在相连而逐渐上升的螺旋内,而“回馈”刚从底层向上贯穿螺旋的中心,意味“回馈”不仅有助学习目标的实现,并最能优化学习和教学的素质。语文科最新的课程文件《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强调“教师可利用评估所得的资料,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适时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文字和口头改善建议;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产生正面激励的作用”,可见“回馈”在促进语文科学与教成效上的积极作用。究竟在中小学语文科的评估中,回馈的实践是否能达到课程文件的要求?能否达成优化学与教的功能?语文教师在实践书面和口头回馈方面,需要教育部门和师资培训机关提供怎样的协助?若能对上述问题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全面而高效地推动评估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三位教师:廖佩莉、张国松和张寿洪得到中文学系系内研究计划的资助,在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间进行一项名为“在进展性评估中给予学生“回馈”:香港中国语文教师的认识、实施情况和意见研究“的计划。 该研究计划在实践上分四个副题进行,深入地探讨:(1)中小学中文科教师对给予学生回馈的目的、方法和功能等方面的认识;(2)中小学中文科教师在听、说、读、写等教学范畴如何实践回馈理念;(3)中小学中国语文科教师在进展性评估中运用口头和书面回馈的概况和;(4)中小学中国语文科教师对现行给予学生回馈具体方法的意见。本文介绍第(3)副题中“口头回馈”部分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成果分析,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