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大家都寄望很快会有疫苗可以预防感染。各国的新冠肺炎疫苗临床研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甚至有国家已经抢先注册了第二期临床研究显示有抗体反应的疫苗,准备给高风险人士接种。

虽然第二期临床研究显示疫苗接种者有抗体反应及副作用低,但评估疫苗是否有效及安全需要大规模的第三期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配一组参与者接受疫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如果疫苗组的病毒感染率低于安慰剂组,才能证实疫苗有效。而全面评估疫苗的安全性更有赖疫苗广泛应用之后搜集的第四期研究数据,因为有些罕见严重或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发病率可能非常之低,于第三期研究没有被发现。

疫苗是人类对付病毒性疾病的最有效武器,一些缠绕了人类数世纪的疾病如天花,因为疫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最终被完全扑灭,但并不是所有的疫苗发展都能成功。就以引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为例,乙型肝炎疫苗已经面世超过30年,但是丙型肝炎疫苗经过近30年的研究还未出现。

自从丙型肝炎病毒于1980年代被发现后,科学家已经在动物模型尝试了20种以上的疫苗,有少数疫苗也进行了人类的临床研究,但全都铩羽而归。最近一个丙型肝炎疫苗临床研究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并于2019年发表研究报告,在该项研究中,455位经常注射毒品因此属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群族的成年人,参与接受疫苗或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疫苗能引起身体对丙型肝炎的T细胞免疫反应,但随访跟进发现,疫苗和安慰剂组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率没有差异,每组各14例,因此该疫苗所启动的免疫反应,并不足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这个研究显示,疫苗能诱导身体免疫反应,并不等同疫苗能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因此第三期的随机研究对于评估疫苗的有效性至为重要,不能单靠第二期研究显示疫苗接种者有抗体反应,就推论疫苗一定有效。事实上,几乎所有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都会出现抗体,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在临床上的意义,只是作为诊断患者曾经感染丙肝病毒,并不表示身体的免疫系统已经克服病毒。很多有抗体的病人血液里仍然有很高的丙肝病毒量,而且会继续受到病毒对肝脏的持续破坏和诱发癌症的风险。

笔者希望当下正全力以赴发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科学家们,能比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者幸运,但一定要坚持证据医学三部曲,尽快完成第三期研究,绝不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难以受控便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