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踪影的许昌柠檬酸厂

许昌烤烟厂的往昔故事)

柠檬酸厂家属院位于文峰路与建安大道十字路口西南角,属于无人看守大门的老旧小区。一进大院,见一浓密的树荫下坐着三位老太太,边纳凉边唠嗑,遂走上前去。

年长者叫张爱芳,83岁,曾是柠檬酸厂的家属和职工;年轻者叫王秀枝,72岁,曾是柠檬酸厂的化验员。

下图:家属院大门。


据王秀枝老人讲,柠檬酸厂的前身为化学纤维厂,筹建于1970年。她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她的父亲王丙申既是化学纤维厂的厂长,又是柠檬酸厂的第一任厂长。为建化学纤维厂,她父亲带人去日本考察,发现化纤厂不但用水量特别大,而且原材料也不好找。考察回来给上级一汇报,决定改产品,上柠檬酸。1973年,化学纤维厂连同旁边生产红薯干酒的酒厂,合并成立新的柠檬酸厂。

柠檬酸厂建成投产后,王丙申调出该厂,又先后着手筹建了毛巾被单厂、第二毛巾被单厂,他可称得上是许昌轻工业界的功勋人物。

生产柠檬酸的主要原料是红薯干、硫酸、盐酸和火碱等。生产流程大致是先把红薯干磨成面,发酵后中和、酸解、交换、浓缩、结晶、烘干。柠檬酸有粒,有面,50斤一袋,其具有防腐、调味等作用,主要用于食品业、工业、化妆品业等行业。(欲欣赏梁耀国老师写的其它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牛气,许昌此人家的后花园,堪称许昌最美的地方!;2.一生无职无权的他,成了盖世名人!)

下图:家属院一景。



张爱芳老人清楚记得,她家最早住在车间旁边矮趴趴的小屋里。1972年2月,家属院第一排排房建成后,她家分到一间新房,也是第一家搬来住的。

那个时候,文峰路还叫备战路,路沿上种的是荆条,因路上车少,两边的荆条往中间长,走在里面往远处看,就像走在地道里一般。路沟外边,则是钻天高的毛白杨。

那年的春节,她家是在新房里过的。家属院除了这排房子,其他地方都是坟地,荒草湖泊。家属院南边是庄稼地,北边是北关七队的打麦场。挨着麦场是一溜草房,是七队的烤鸡娃厂。加上天气不好,周边连个人影都没有,根本没有过年的气氛。偶尔,孩子放挂小鞭炮,听听响,才不让人害怕。

过罢年,又搬来一家,夫妇俩是化纤厂从天津请来的工程师。化纤厂一停工,人家没了用武之地,就回天津了。

下图:张爱芳老人。



这之后,家属院陆续又盖了存放红薯干的仓库、职工食堂,以及四栋家属楼。房子漏了,谁住谁修。

你看我住的这排排房,瓦上面又盖了一层石棉瓦才不漏雨。东山墙呢,往外倒着,没办法,垒了三个砖垛顶着,才没塌下来。厨房墙上裂的缝,一指多宽,只好用棍子支着,凑合着用。

我插话道,这样的房子住着太危险,最好搬出去。当然,房子住久了有感情,如果真想住,不如自己掏腰包彻底维修一下,住着也放心。

张爱芳老人叹了口气,说你叔去世几年了,俩儿俩妮都各自一家,我呢,是按社会人员领的退休工资,每月只有几百块钱,连同每月50块钱的八十岁以上老人补助,才五百多块,顾住吃饭没问题,哪还有闲钱修房子。

我说你不是柠檬酸的职工嘛,咋按社会人员领退休工资。 老人一脸悲伤又无奈地说,我是1974年进的柠檬酸厂,进厂以前,我在街道上干活。进厂之后,我干过烧茶,干过磨红薯干,干过真空,也干过浓缩。咱真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使,哪里搬,没有二话,厂里让干啥咱干啥。

下图:存放红薯干的仓库。



在真空上干的时候,有次交接班,我上班那个女的,干活磨叽,迟迟不从机器上下来。

我接手后,像往常一样,该加油加油,该加水加水。谁知停机时间一长,机器粘住了,车间非说是因为我造成的事故,把我一个月四五十块钱的奖金全部扣完。为这,我气得一连几天吃不下饭。

老人顿了顿,接着说,正干得好好的,有一天厂里突然通知我,不让我上班了。直到柠檬酸厂破产,我的工作关系也没理顺。为了将来老了有碗饭吃,我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缴的基数低,到时领的退休金自然也少。王秀枝老人补充说,我刚退休时,月退休金是287块2毛5,现在已涨到2400多,比大姐高出一大截。

为了转移这个较沉重的话题,我问柠檬酸厂最红火时,全厂共有几个车间。

下图:建在厂区东院的住宅小区。



几位老人边回忆边说,一车间是发酵,二、三、四、五车间是提取,六车间是动力(空压),七车间是锅炉,八车间是大修。1993年,又上了个无水柠檬酸车间,设备从德国进口,从玉米中提取柠檬酸,结果没有成功。

硫酸、盐酸和火碱,腐蚀性都很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腐蚀性依然很强,连水泥砌的下水道都经不住它的侵蚀,更别说与它能发生化学反应的钢铁设备了。不断地更新设备,也是柠檬酸厂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生产出来的柠檬酸常常供不应求,产品卖出去了,货款却迟迟要不出来……总之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好端端的柠檬酸厂,便慢慢辉煌不再了。

柠檬酸厂倒闭以后,整体卖给了上海制药厂,之后一直没啥动静。再后来,厂区变身为住宅小区,这个厂算是彻底不见了踪影。

下图:厂区大门变身小区大门。(文首图:小铁路曾从厂区中间穿过)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什么最爱搜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什么最爱搜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什么最爱搜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