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三团:“制种玉米”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四三团:“制种玉米”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制种玉米作为种子生产的专有品种,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作用。近年来,一四三团党委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和玉米制种大县奖励资金,以打造11万亩以上玉米制种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制种玉米产业,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做好了基础,也走出了一条“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推动玉米制种科研、生产、加工、仓储、交易、物流等全产业链联动发展,促进玉米制种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职工增收致富。


8月1日,一四三团4连职工谢博正在该连下6号地和连队“两委”查看制种玉米长势情况,谢博告诉记者,去年他种植了150亩制种玉米,亩产550公斤籽粒,收入不错,近几年都是直接和公司签的合同,有保障,有保底价、有预付金,还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按照公司的技术要求,什么时候定苗、什么时候除草,都指导的特别及时到位。今年他又种植了150亩制种玉米,前期严抓玉米田间管理,为制种玉米品质打基础,目前制种玉米长势喜人。


01
稳基地 夯基础 把牢玉米制种大县“基本盘”
一四三团花园镇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有玛纳斯河、清水河、金沟河流入灌区,农业发展条件优势明显。近年来,一四三团党委引导制种企业、连队采取“公司订单+合作社基地+职工个人”的模式,以每亩3200—3600元保底价收购,给职工吃下定心丸,一下子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更多的职工开始种植制种玉米,今年该团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在11万亩,远超其他品种农作物。


据了解,一四三团花园镇有40多年的制种玉米种植历史,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核心区,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以上。以一四三团为中心的玉米制种基地核心区,交通便利,312国道、G30连霍高速、北疆铁路从境内横穿而过,一四三团花园镇花园机场、铁路货运站均坐落在该区域,有利于制种玉米的生产、加工和运输。
为进一步促进制种玉米产业发展,一四三团党委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旋律,按照“引进企业、合作引领、良性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让制种玉米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近年来,该团党委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把公司准入关、合同签订关、生产经营关,与信誉好实力强的公司合作,实现职工效益最大化。该团党委选优选强疆内外信誉好、实力强的优质玉米制种企业,先后引进了先政达玉米种业、吉东种业、新疆先锋伟业种子有限公司等49家制种企业在该团建立制种玉米扩繁基地,企业集聚效益显著。目前,一四三团已成为新疆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玉米制种基地之一。
02
强龙头 提产能 培植促职工增收“新优势”
该团党委积极争取国家制种玉米大县奖补资金,并配套相应资金用于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用于购置农机具、支持企业设备升级改造、技术研发、农业合作社发展等。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职工和制种企业的积极响应,2023年,4家玉米制种烘干企业已完成了厂区的改扩建和技改工作。同时,两大农业科技企业,石河子市稼禾霖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先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加盟入驻该团。稼禾霖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包含1200吨果穗烘干生产线、200吨籽粒烘干生产加工生产线及1600吨金属存储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2000余名种植户,创造50余个就业岗位。该生产线主要对制种玉米和饲料玉米进行烘干,共有烘干仓1200个,可对2万亩地进行生产加工,做到就近收获、就近生产、就近分装,对种子品质提升和节约运费成本都有帮助,是一家集‘制种、新品种研发、良种繁育’为一体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先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打造含盖种子扒皮烘干、精选加工、研发和质量检测、仓储等功能的综合配套设施。预计可生产加工3万亩的制种玉米,每次生产量达1200吨,每四天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这两大项目将于今年8月20日正式投入生产,将带动周边职工群众就业超过200人,为玉米制种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该团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体系使得一四三团制种玉米亩均产量从450公斤提升至580公斤,种植面积也从4万亩扩大到11万亩,位居全疆前列,年均玉米制种量可满足2400万亩耕地的需求。该团制种玉米因单产高、籽粒饱满、色泽好、发芽率高,深受广大农户的认可,产品远销疆内外。
03
强科技 提效益“五化”联动打造高标准示范基地
一四三团玉米制种基地核心区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五化”联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实现基地生产从种到收全过程标准化运作、自动化控制、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打造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生产标准化的高标准制种示范基地。
同时,一四三团加强与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升制种玉米单产,并通过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加强玉米制种产学研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建立起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该团大力引进拖拉机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和玉米种子果穗专业收割机械,试验示范推广玉米去雄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强化监管、科技助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玉米制种产业配套体系,玉米制种的加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明显提高,为玉米种业创新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与此同时,一四三团农业技术人员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水肥浪费,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增加职工收入。通过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近5年来,一四三团玉米制种总产值达到4.2亿元,无论是播种面积、总产值还是经济效益,均超过正常年份棉花的综合效益。
04
完善链条 创新产业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一四三团从选种、育苗、种植、收割、加工、销售等环节,积极补链、延链、强链,努力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玉米制种产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该团已形成一支技术过硬、力量雄厚的专业种子生产队伍,有常年制种专业户1500多户、制种专业技术人员近100名。一批素质高、技术强的玉米制种技术能手活跃在这片沃土上。今年,该团计划申报“玉米制种超级大县”,推动玉米制种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下一步,一四三团党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玉米制种大县”奖补政策的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团场玉米制种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致力于打造新疆玉米种业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区、玉米种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样板区、玉米种业科技创新应用推广的示范区。真正走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创新、高效转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绘就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图文:林桂花 申杰 郭琼
编辑: 林桂花
责编:王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