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难吃,酒好喝,难以下咽的高粱,为何会成为白酒界的“教父”

白酒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酒水饮品之一,其全年的营收基本都在6千亿以上,而成就这个“超级饮品”的不是酒企也不是资本,而是“高粱”。

我国的高粱年产量基本都在百万吨以上,其中有一大部分都用作了酿酒,因此高粱是当之无愧的“白酒教父”。这时候有人就要问了,同样属性的粮食那么多,为什么高粱就成了主角?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家人支持、自身实力,而高粱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首先它遇到了风口,然后是政策支持,其次就是拥有“一技之长”,那为什么这个一技之长就不能替代呢?

历史背景

早在清朝时期,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曾多次改道,而这也给百姓和农田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朝廷每年都会花大精力去修筑河堤,而修筑的主要材料就是芦苇、石头、柳树以及高粱杆。因为需求量很大,于是朝廷就下令在河堤周边种上了大面积高粱,然后以高粱秆做成排架填充石灰土,以此来加固河堤。

因为高粱籽粒还有单宁和花青素,如果直接食用口感会非常的差,所以大部分都是用来当做饲料使用,但因为产量太高,人又很少吃,牲口又吃不完,扔了还挺可惜。所以高粱开始大量使用在了酿酒领域。

特性

高粱非常的耐寒,说简单点就是好种植,其次就是耐盐碱,以前我国农业技术不发达,加上天灾连连,所以那时候的粮食产量很低,很多地方的都吃不上一口包饭,但高粱的收获却很让人以外。虽然不好吃,但那个时候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很好了

好政策

高粱是从宋代开始大面积种植的,往后的几个朝代都是有增无减,不过当时的主要用途都是用来治水,而直到清朝才算是遇到了风口。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高粱才算是正式踏上了酿酒的仕途。现在我国的高粱种植面积有80多万公顷,年产量高达400万吨左右,其主要种植区分布在我国西部、东北等地区。

为什么高粱酒好喝

俗话说“高粱难吃,酒好喝”,本来是用作治水防洪的,但防着防着却把自己弄成了酿酒原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高粱籽里含有单宁,这是一种营养因子(鞣酸) 。

根据专业人士的说法,高粱所含的酯类高过了大部分粮食作物,且醛类物质和醇类物质的含量很低。

了解了上面这些情况,得出的结论就是高粱有着过硬的实力,然后遇上了好时代和好政策,所以高粱才从众多谷物中脱颖而出成了当之无愧的“白酒教父”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白酒都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而成,像茅台、郎酒、五粮液、汾酒、剑南春,这些一线大牌所有的产品和系列机会都要用的高粱。特别是茅台这样的高端酒,其对高粱的要求十分严格,加上精湛的酿酒工艺,所以这才有了如此高品质的酱香酒。

虽然品质和口感非常奈斯,名气也是人尽皆知,但就是昂贵的价格并不符合大众消费者,送礼招待人倒还是可以,自饮的话还是算了。不过你要是不差钱的话,也可以买上一些头次收藏。

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什么样的高粱酒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还非常亲民呢?其实这样的酒还挺多,例如最近比较火的“遵仁台”和“金质习酒”就很优秀。

遵仁台是一款小众酱香酒,属于后起之秀中的“钻石”段位,其酿造之初就是以某大牌酱酒为标准的,所以除了用的是大曲坤沙工艺,它的原料也十分的酱酒,高粱必须是贵州产的红缨子高粱,小麦也都是优质小麦,水用的是赤水河之水。

此酒酒液微黄,入口绵柔不辣喉,虽说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品质和口感绝对要在中高端以上的档次。因为是用10年老基酒勾调而成,所以陈香味非常的饱满。整体来说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不管是送礼还是自饮都非常的合适。

习酒没做酱香酒之前主要做的是浓香酒,其工艺实力也是非常硬的,但奈何后面走了下坡路。直到被茅台全资收购以后,才正式开启了逆袭之路。

习酒旗下有很多畅销产品,如银质习酒、金质习酒、君品习酒,如果送礼收藏的话就选君品(不如茅台),要是当做口粮酒自饮,那一定是金质和银质。要让我推荐的话,建议选金质,首先工艺和原料就和银质差了一大截!

除了上面说的这两款酒以外,市面上还有很多优质高粱白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