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同为五常之一,却经常被人忽略?揭露法国在西非的实力现状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清源

编辑|t


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法国德不配位,在五常里纯属是“凑数”的。

但是无论是从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说起,还是提起“法国的非洲”,法国仍然极具竞争力。

(西非“法属地”)


不妨看看如今的西非现状,一睹法国“外边的世界”。


简要回顾:法国在西非的利益

回望历史,从戴高乐到密特朗,法国对非洲一直情有独钟。

戴高乐之后,无论是蓬皮杜、吉斯卡尔·德斯坦还是密特朗,都在矢志不渝地遵循戴高乐的执政理念。

在这一时期,法国并不把非洲事务划归外交部处理,而是成立了“非洲事务处”,由总统府直接领导。

这种“秘密社交网络”让法国通过一系列政治暗箱操弄和利益输送,达到全方位控制非洲,攫取巨额经济利益的目的。

(戴高乐)


科特迪瓦独立之父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曾用“Françafrique”——意为“法国的非洲”这个词精准概括了法非关系。

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初期,法国受国内国际两方面因素影响,开始大幅调整非洲政策。

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非洲遭遇了自独立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有人将这十年称为非洲“失去的十年”。

密特朗之后,历届法国领导人都声称要改变过去法非之间“父子般”的特殊关系。

但他们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则往往会受国内保守势力的干扰而回归传统的“干预政策”。

(萨科齐)


比如,萨科齐上台后取消了“非洲事务处”的设置,将其业务并入法国外交部进行管理,向外界展示出法非关系只是一种普通外交关系的样子。

但2007年,萨科齐访问达喀尔(塞内加尔首都)时发表了错误言论,称:

“非洲人没有充分地进入历史”;

“非洲的问题在于,它过于沉浸在对儿时天堂的怀念里”。

这番表态引起非洲国家的强烈不满。

(奥朗德)


2012年,奥朗德上台后便重提结束“法非特殊关系”,指出应该本着尊重、透明和团结的理念处理非洲事务,并明确表示不会派遣军队直接干涉非洲国家事务。

但是马里危机发生后,奥朗德迅速发动了“薮猫”军事行动。

这让世人看清:自己在非洲的利益蛋糕一旦被触碰,法国将不惜一切代价惩戒对方。

在这样的决心下,西非近乎完全处于法国的掌控之中。


经济控制:西非命脉不在自己之手

一直以来,法国通过赠款、无息贷款、低息贷款等多种形式,向非洲国家政府或政治精英提供资金,还常常在签署经济援助或合作合同时附加秘密条款以获取回报。

(法国和西非签署合作计划)


对法国来说,为非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至少有两方面好处:

一是外交回报,二是经济互惠。

在外交方面,法国学者皮埃尔曾指出:在法国的援助体系中,总是同时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响应受援国需求的“利他模式”,另一种是响应捐助国需求的“外交政策模式”。

法国通过经济援助能够在非洲国家,尤其是前殖民地法语国家中培植自己的影响力。

迫使其在法非峰会、联合国等国际多边舞台上响应法国的号召,与法国站在同一阵营并与其总体外交战略相配合。

经济方面,早在1952年,法国就是非洲最大的出口商,44%的法国出口商品销往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马克龙访问西非)


借助经济,法国实现了对非洲政权的干预。

2010年10月,科特迪瓦总统选举正式开始之前,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态度至关重要。

但法国以收紧货币政策相要挟,帮助亲法领导人瓦塔拉获选,但1天后在任总统巴博以选举舞弊为由推翻选举结果,并宣布自己获胜。

之后,科特迪瓦陷入政治僵局,并最终导致内战。

科特迪瓦危机发生后,法国又推动西非央行切断了对科特迪瓦的外汇供应,同时禁止科特政府访问国家账户以偿还债务利息。

(科特迪瓦选举现场)


这直接导致一个月后科特政府还款违约,市场评级暴跌,不能在国际市场上继续借贷。

外汇断供导致科特迪瓦经济崩溃,无法在国际市场购买必须物资,甚至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当时在科特迪瓦所有的银行都取不到钱,市场上没有现金流,经济迅速到达了崩溃边缘。”

可以说,法国对科特迪瓦外汇的控制加速了巴博政权的倒台。

2020年马里发生军事政变时,法国再次使用类似做法对马里进行制裁。

由此可见,法国通过货币手段操控、影响非洲国家政治的做法可谓屡试不爽。

因此,在冷战后,法国主要通过经济援助、货币控制等手段来维护其在非利益。


法国在西非的前路

这些手段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法国巩固其大国地位,但如今法国在非洲影响力的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支持法国的西非民众)


2022年2月8日巴黎工商会发布的“非洲晴雨表”指出,在最受非洲欢迎的国家中,法国的排名再次下降,仅位列第七,落后于中国、日本、德国、土耳其、美国和印度。

不仅非洲国家抵抗情绪高涨,西方社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意大利前副总理、现任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路易吉·迪马约在演讲中,指责法国的非洲政策导致非洲的贫穷,并使得大批非洲移民涌入欧洲。

他称法国“从未停止殖民非洲”,“法国正在操控使用非洲法郎的14个非洲国家经济,非洲法郎是殖民时代由法国财政部发行的货币。”

另一方面,法国将欧元与非洲法郎挂钩给本国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在非洲这样一个充满特殊性的广阔地域,尝试搞一种类似非洲法郎体系的跨国、保兑、高稳定性货币体系,是要“烧钱”的。

(法国在西非的统治力无人能及)


在未来,法国必须学会在非洲大陆与它的竞争对手共存。

同时,法国必须通过改变对非洲国家的货币控制和过分干预的军事手段,才能挽回在非洲国家心目中的形象。

参考资料:

(法)多米尼克·马亚尔:《从历史角度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陈伟恕:《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的总体视野——一种以实践为主的研究纲要》。

孔小霞:《海外中国国民权益保护的国际法思考》。

刘成富:《法国何以成为中非合作的战略伙伴?——中、非、法三方合作模式探索与思考》。

孙德刚:《法国非洲战略中的海外军事基地:一项历史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