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不到24小时,美国罕见“退让”了,宣布推迟多项对华制裁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就在中国宣布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的不到24小时后,美国政府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推迟多项对华制裁。

这一罕见的“退让”举动,令人感到讶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态度的突然转变?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美国的“退让”?

早在2011年,美国就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开启了"“双反调查”的大幕,这并非是一场无关痛痒的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贸易壁垒,而在随后的时间里,美国对中国产品的打压力度不断升级。

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对中国的锂电池、轮胎、光伏产品,乃至关键矿产和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制裁,这也无疑给中国相关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但这些挑战似乎成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以汽车芯片为例,2020年时,中国研发汽车芯片的公司寥寥无几,仅有几十家,但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就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一跃达到300多家,这一变化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今年中美贸易争端再次升温,年初的时候,中国对美国实施了第9轮反制措施,以“以牙还牙”的方式回应美国的制裁。

然后在5月,拜登政府又抛出了一个新的制裁方案,扬言要对中国加征关税,这一举动无疑是在火上浇油,将贸易战的烈度推向了新的高峰。

7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要制裁5个人和7家公司,其中包括多家中国公司,这无疑将制裁中国的名单越拉越长,以给中国企业施加更大压力。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并未退缩,相反,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立即将美国国会议员麦戈文列入了“黑名单”。

这一反制措施可谓是雷厉风行,显示出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麦戈文被列入黑名单后,其在中国的处境可谓是寸步难行,他在中国的所有资产都被冻结,中国还禁止国内的组织和个人与其有任何形式的合作和交易。不仅如此,麦戈文本人及其家人都被禁止入境中国。

显然,这是在向美国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你制裁我们,我们自然也不会客气。

就在同一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要推迟对华加征关税的决定。

这一举动着实让人感到意外,似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某种摇摆不定的态度。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博弈仍在继续

因为中美间关系越发紧张,美国企业界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现阶段美国政府已经收到了超过1100条公众意见,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显然,加征关税的做法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广泛争议。

然后就是美国政府也意识到在供应链方面,他们还真的离不开中国,正是这种依赖关系,让美国在制定对华政策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另外就是加征关税的成本最终都将落到美国企业的头上,这些企业无疑会因此叫苦连天,甚至可能影响到美国的GDP增长。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不仅如此,美国的一些盟友,如日本、荷兰、韩国等国,也对美国限制半导体出口的做法表示担忧,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做法实在孤寡。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不断发出警告,而且其综合实力也在持续提升,这无疑给美国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推迟公布新的制裁措施,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就此平息,双方的博弈仍在继续。

美国曾表示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还计划对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品加征50%的关税。

与此同时,美国还决定给日本、荷兰、韩国等30多个国家开了“后门”,允许这些国家不受半导体出口限制。

面对美国的种种举动,中国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2025年,中国计划要求电动车制造商使用的芯片中,至少20%必须是国产的。

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美国一方面在加大制裁力度,另一方面又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推迟一些制裁措施。

中国则在积极应对的同时,也在加快自身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贸易争端中,一些有趣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比如美国的钢铁产业似乎正在走下坡路,曾经的“钢铁巨人”——“美国钢铁公司”甚至面临被贱卖给日本的窘境。

另一边,在光伏产业领域,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跑者,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也占据了明显优势。

这些变化似乎在暗示,美国真正的问题可能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而是自身产业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

有观点认为,美国现在频繁使用关税这种保护弱者的手段,恰恰说明美国在某些领域已经感到自己处于“弱者”地位。

话说回来,尽管双方在贸易领域的争端不断,但中国一直在呼吁,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外长王毅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时,明确警告美国不要再对中国施加过度压力。

这既是在划定红线,也是在表达中国寻求合作的意愿。

当前的中美关系无疑处于一个复杂而敏感的时期,风险在积聚,挑战在增加,但与此同时,双方也都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双方都在不断调整策略,寻找平衡点。

美国的这次“退让”,或许预示着双方关系可能出现某种微妙的变化,但无论如何,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

Off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Continues to Review Public Comments for Proposed Modifcations to China 301 Actions 美国贸易办公室July 30, 2024

2.外媒:美国延迟对华加征关税“至少两周”——2024-07-31 15:29·海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