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考如何备考?学科专家为师生支招
广州2024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发布会举行
7月2日上午,随着英语科目结束铃响起,2024年广州市中考录取计分科目笔试顺利结束。当天下午4时,广州市2024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市招考办举行。学科专家对广州中考命题思路进行了点评和讲解,为准初三学生的中考备考提出了建议,也给学科老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支招”。
开考前,天河中学(花城校区)考点外,考生正在抓紧时间复习。新快报记者郭思杰/摄(资料图)
语文
着力考查探索性和创新思维品质
在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虹看来,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着力考查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以立德树人为本,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出现人工智能、嫦娥六号、城际铁路、岭南非遗、广府庙会、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今年作文题目有所创新,与以往侧重叙事的作文题有所不同,避免了套路化,强调思辨表达。同时,试题注重方法渗透,如名著阅读试题选取了阅读过程中常用的读书方法及阅读情境,从文本互证、比较探究等方法入手,构建起单本书内部、多本书之间以及名著与教材之间的勾连,这也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去进行整本书阅读,建立关联是融会贯通的重要步骤。
结合命题趋势,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老师彭雅婕建议,教学中可结合地域特色和社会发展成果,采用更多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以新闻阅读、课后习题、写作素材等方式,将其融入教学材料与课堂情境中,让学生面对此类情境设计有所准备。
数学
注重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副校长吴晶晶认为,数学试题背景为学生所熟悉,每道题目力争做到言简意赅,活泼新颖,试卷结构、试题特点、整体难度和往年保持一致。优化问题情境设计,增强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是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一个特点。如试题关注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和国家前沿科学技术发展,以公园用地面积统计分析为背景,考查学生通过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推理论证的能力;以人工智能和提问能力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统计思想、概率意义的理解等。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校工作处副主任马腾冰指出,在数学情境的设计中,通常会有较多文字,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注重文字、符号以及图形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考生才能更容易读懂命题者“给出了哪些条件、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准确把握解题思路。
英语
强化育人功能,强调日常积累
广州市执信中学学科组长邹春媚认为,英语试题主题语境内涵丰富,试题内容体现讲好中国故事、倡导绿色生活、了解科技前沿、发扬体育精神等,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试题引领课改方向,引导初中英语教学回归课堂,重视夯实语言基础和日常积累,减少机械记忆与机械刷题。
广州市真光中学初中部本部校区教导处副主任严美棠认为,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主题素材;教学新知识时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对于备考,她强调,学习语言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切忌死记硬背,建议学生阅读文章时,可以对高频词归纳总结,做到能在语段中进行复述。
物理
突出自主学习,重视迁移创新
不少考生表示今年中考物理试题“有难度”。番禺教师发展中心高中部主任何志强认为,试卷很多题目直接取材于课标和教材,比如一道电灯电路题,课本的图中电流从左边进入,而试题中改为了从右边进入,考生在分析时却默认了平时的从左到右,形成了思维惯性,就容易被题目卡住。此外,今年物理试题信息呈现方式丰富,要求学生在不同呈现方式下提取和加工信息,充分考查学生学科关键能力。
何志强建议,教师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迁移能力培养。“老师要多跟学生交流生活中碰到的物理现象,要讲原理、讲应用,这比单纯刷题对学生更有帮助。”
化学
培养深度学习能力,避免机械刷题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党委书记王勇表示,化学试题命制遵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高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今年试题关注我国科技前沿进展、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命题注重考查通用性方法,避免将学生导向对细枝末节知识的过度辨析、典型题套路和技巧的运用,引导教学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老师们要用好新教材,思考教材背后考查的核心能力。”广州市铁一中学校长助理何宗艳提醒,“新教材是与时俱进的,老师要更多地思考知识背后所承载的教学目标。试题仅是参考作用,不能仅就题讲题,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 创设学习情境,让知识点走进学生记忆
今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中,广州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免费开放、国内首创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等素材都在题目中出现。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申东红认为,全卷文字量在往年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压减,减轻了考生的阅读负担,赋予了他们更多思考和书写的时间。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材料呈现简洁明了,问题指向清晰明确。
申东红认为,在情境维度方面,试题迎着热点上,聚焦重点考。试题关注本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就,涉及广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话题。在选择题上,聚焦互联网影响、粮食与用餐、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等主题;在非选择题上,聚焦爱国主义教育法、共建“一带一路”成就、学习思政课等主题。
广州市第二中学政治科组长王薇建议,道法科目“不记考不了,只记考不高”,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要重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关注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设计富有梯度的进阶问题,让知识点“走进”学生的记忆。
历史
建议多开展项目式、研究式学习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晓玲认为,历史试卷题型、结构、题量保持稳定,试题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生动性,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命题突出主题探究,主题来源于社会生活、“五史”学习、学习单元等,旨在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在教考衔接方面,李晓玲表示,中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特定的综合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能力,也将继续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引导广大青年不忘中华民族文化根本。她建议,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应摒弃重复练习、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多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设计学习活动。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见习记者 陈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