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宋元话本是一种在特殊背景发展下的文艺语体,其渊源与讲唱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事汉语研究,碍于语料的传世、出土形式,始终把研究焦点集中在书面文献上,而不是实际口语的情况。直到《清平山堂话本》部分作品通篇使用通俗、生动的口语作叙述,白话短篇小说才算正式出现,开始了中国语言文学史上的新阶段。虽然光看《清平山堂话本》的语言还相当粗糙,但它体现了从“文人雅文学”到“民间口语创作”的过渡,对其后白话小说的创作以及近代汉语的研究都有开创的意义。
本论文试图从“语体学”角度切入《清平山堂话本》的语言层面进行研究。第二章通过话本的考察,确立《清平山堂话本》的定位及语料的价值。第三章划分《清平山堂话本》的语体层次,藉不同语体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分析结果,归纳出一个完整而有特色的话本语体系统。第四章针对《清平山堂话本》在汉语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包括复合词构词、代词系统、助词句式的发展,经分析、统计并把其他语料纳入比较,口语化的程度高下立判,证明了《清平山堂话本》保留了较多宋元的口语,而口语化程度高的白话小说才是研究宋元汉语发展的珍贵语料。
二、中文专著(依作者姓氏笔划排列)
竺家宁 《五十年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 台湾学生书局 2006
陈章太等 《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 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9
张廷国、郝树壮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蒋绍愚、曹广顺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卢惠惠 《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 学林出版社 2007
罗秀美 《近代白话书写现象研究》 万卷楼图书公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