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这段时间,是我的”总结季“。
今天我把《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放在车上,打算利用近期的碎片时间阅读。
我的时间统计法10年前开始尝试,2年前养成习惯。2017年、2018年春节前后,我都重读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
去年,我在实行一年左右的时候,写了一篇总结帖:《只要1年,你也可以“看见”时间——我的时间统计践行史》。
再过两个月,我要写今年的总结了。
前天有朋友十分关切地问起我时间统计的细节,让我有点疲于应对,但同时我又觉得这个方法对其他人很有价值,分享出去功德无量。
怎么办呢?
我打算单开一个文集,把自己的实行细节记录在文章里。这些文章给不会在意文采,只是如实记录我自己的做法,供感兴趣小伙伴参考。
如果你笃定某件事会产生长期价值,慢慢做就好。
我每天用时间轴手动记录时间(见《只要1年,你也可以“看见”时间——我的时间统计践行史》,在最近的一年里,增加了表格记录时间的步骤。
表格设置好函数之后,只要敲几个数字,就可以自动生成图表。如果你会做透视表,还可以利用表格做周总结、月总结、项目时间花销统计等,十分方便。
今天先展示一个细节:思源昨天的时间花销分布。表格函数简单,只要每晚调调项目,再把自己记录小时数、分钟数花5分钟敲进去,就能够自动生成了。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乌合之众》的风格,断言居多,虽然有案例,但并没有看到具体研究数据和科学推理过程。
可能是我太文盲了,如果有对社会心理学有认识的伙伴,欢迎斧正。
2019.2.25-2019.3.3的时间统计系列文章,可能会有如下内容:
最近我时间很少,没能及时回复大家的留言,实在抱歉。这周开始会对关键留言进行回复。
如果你有"时间统计法"相关的见解或者疑问,欢迎留言在评论区,也欢迎联系微信:siyuan_2002,验证备注:时间统计。
微信不聊天、回复慢,不过我会尽可能集中回复你关于时间统计法的问题。
思源关于 时间统计 的更多文章:
001:《只要1年,你也可以“看见”时间——我的时间统计践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