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线甘肃讯 水陆画对研究我国民俗信仰、服饰、绘画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而甘肃省的民乐县也馆藏了116幅水陆画,色彩绚丽,堪称珍品,其数量占到全国现存水陆画的十分之一。在本届兰洽会期间,这些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也来到了兰州,并在即日起到6月24日在甘肃省艺术馆展出。
民乐县历史文化文物展览研讨及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签约仪式于6月20日在甘肃省艺术馆举行。签约仪式共安排签约项目8项,签约金额达7246万元。签约项目还包括华夏文化传承传播有限公司建设、未成年人野外实训基地建设、德慧智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德慧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扁都口影视剧拍摄基地建设及本土电影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民乐水陆画研究开发项目、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客源拓展等项目。
22日上午,民乐县还举行了水陆画研讨会。记者了解到,包括民乐县这116幅水陆画,河西古浪、山丹、民乐、武威四个县市博物馆共馆藏明代至清代的水陆画486轴。这些水陆画为佛教史研究、儒释道三教融合史研究、信仰民俗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和戏剧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据了解,水陆画是一种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画,而水陆法会又是中国佛教历时最长、规模最大、仪式最隆重的一种法事活动。中国的水陆法会据传说始于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到元明两代水陆法会盛行,清代晚期水陆法会逐渐衰落。最初的水陆法会是由朝廷主办的,渐渐地一些皇亲国戚、达贤贵人、文士商贾、地方官吏也开始做水陆法会,后流于民间被用来祭奠先祖、祈求平安。由于水陆画产生的特殊原因和用途,所以它的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极大。(文: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