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突然诞生了一批“能让孩子乖乖听话”的视频: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名穿着护士装的女性,手里拿着一个注射器,面前放着一大瓶药。
“今天没有好好吃饭的孩子,都给我带到医院来。不吃饭就吃药、打针!要不要好好吃饭?”
这类的“吓唬”视频还有很多,除了护士版,还流传着警察版等版本。
更可怕的是,视频下面还有不少家长的好评:
“太管用了,(孩子)默默地把饭吃完了,再不说吃不完了。
不少给孩子看了视频的家长表示,这类视频“疗效”显著,药到“病”除,简直是专治淘气孩子的特效药。
许多中国孩子都是被“吓大”的。
中国特色的“吓唬式教育”,总结起来,有三大流派:
被父母妖魔化的“医生、护士和警察”,是无数人的童年阴影。
“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起来了!”
“你要是再这么不懂事,大夫就来给你打针了!”
父母可能觉得这只是吓唬吓唬孩子而已,但年幼无知的孩子可能真的会当真。
有一次,安徽省六安市的警察接到报警,路上有一个儿童,好像和父母走失了。
警察赶到后,上前询问孩子的情况:“你叫什么名字呀?在哪里上幼儿园呀?”
不料,孩子看到警察之后立刻开始嚎啕大哭,怎么哄都没用。
警察只好狼狈地解释:“小朋友,我们是警察叔叔!我们是好人……”
每座城市的儿童医院和疫苗接种站,都是一个个“大型嚎叫现场”。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位儿科护士就坦言:现在的小孩,看见穿白大褂的就害怕。
长此以往,这些职业在孩子们心中就会被妖魔化。
很多孩子本该向他们求助,却选择了放弃。
不少家长把“抛弃”挂在嘴边,用击溃孩子安全感的方式让孩子听话。
“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闹,我就把你送人了”
家长说出这句话可能只要几秒钟,但是孩子可能会记一辈子。拿爱作为要挟的筹码,其实是在消耗亲子间的信任。
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只有好好听话,才不会被抛弃。
这种情绪会逐渐演化为习惯性焦虑,即使成年后也无法彻底摆脱这种不健康的心态。
很多中国的孩子都有过“被丢下”的经验。
恐惧情绪,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大脑。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在幼年时,大脑就会建立一个独一无二只属于这个人的脑结构。
若一个孩子常有被丢下的“恐惧”,也会成为这个结构中的一部分。
这是家长的终极大招,也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吓唬式”教育。
“再不听话,坏人就会把你抓走。”
她说,自己不打小孩,也不吼孩子,而是编故事恐吓她们。
“例如,不乖就会被车碾过,或是被电死,不然就是被火烧之类的。这种方式,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有个朋友,有过类似的经历:
小时候,她和妈妈坐在一起看一部古装仙侠剧。
有一集,出现了一个狼头人身的怪物,模样特别可怕。
这时妈妈说道:你这么不听话,今晚这个怪物就会躲在你的床底下,趁你睡着了吃掉你。
结果,当天晚上她一夜没睡。她拿着一个手电筒,时不时往床下照照,大气都不敢出。
她说,直到现在,她都对床底充满了恐惧,从不敢往床底下看。
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方式,而吓唬孩子是最负面、最不负责任的一种。
缺席宝宝成长,孩子只和奶奶亲,该怎么办?
为什么有些父母付出了所有的爱,却培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