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实用的文具经过商家的精心设计,变成了五花八门、样式新奇、功能繁多的“玩具化”文具,迎合了孩子好玩的天性,在某种程度上好像也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好处,但仔细追究,却发现它弊大于利。

1.激发孩子的攀比心理。文具被改造后,价格连翻几番。一个普通的文具盒也就几元钱,而一款多功能文具盒却标价几十元;普通的笔,几毛钱就能买到,可是加上一个卡通笔帽就要卖两三元;一个普通的削笔刀只需一两元,套上个机器猫形状的外壳,就卖到三四十元……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由于玩具化的文具对孩子特有的吸引力,激发了他们盲目攀比的心理。孩子考虑的只是自己喜不喜欢、是不是与别的同学一样拥有,或者最好能比同学的更好一点。

邻居家的小女儿就直接跟她妈妈说,妈妈,你要给我买一个跟李小璐一样的文具盒。我可喜欢那个文具盒了。她妈妈说,不是刚给你买了一个吗?女儿却说,你买的这个没有李小璐的好看,她的文具盒可以这样那样,还有音乐。

拥有这种“我要和同学一样”或者“这个文具肯定能让同学很羡慕”动机的孩子不在少数。至于价格是不是贵、实不实用,没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