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孩童到成年,独立不是一夕之间发生。从摇篮到出社会,这段人生旅程是由无数小步走出来的,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父母学习放手的机会。
因为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照顾他到老,所以身为父母,要懂得适时的放手。放手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并且能够为自己负责,这样的爱才深具意义。
许多父母想要和孩子做朋友,但尊重并不是放任。笔者认为,做孩子的朋友,是想和孩子分享、沟通彼此更多的内心世界,但不是没大没小,孩子仍需要父母的引导。与其苦恼如何当孩子的朋友,不如好好思考与学习如何成为孩子的教练和精神支柱。所以,倾听孩子的声音,观察他们的行为,是教育孩子自我规范的第一步。父母学会倾听孩子,将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潜能、兴趣与热情所在,也才能给予孩子需要的协助与支持,就能放手。
许多父母似乎忘了,哭泣的婴儿最终要学会没有人抱着而入睡,也忘了当年看到幼儿在没有人的扶持而踏出第一步的狂喜和感动。当孩子面对冲突、问题或做错时,父母不要急着代言、出手或善后。千万不要剥夺孩子从错误、失败中学习的机会,因为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到为自己主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自己的选择或行为的后果负起责任。放手的过程中,你要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并接受失败。
我们要放掉一种迷思,不是孩子想要的东西,做父母的都要满足。在设定界限中,延迟满足很重要,我们要区分孩子的“想要”和“需要”。孩子要求某样东西时,不要有求必应,你可以等到他生日时送他,或鼓励他自己存钱买。西方很多父母,都会鼓励孩子去帮邻居锄草赚取零用钱,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透过自己努力,辛苦得来的东西,他们会比较懂得珍惜。
放手除了帮助孩子成长,让他对自己该负的责任有感觉之外,还有一个更崇高的价值,就是化小爱为大爱。父母要学习放手,祝福孩子去追求他的人生。当你开始放手时,你会发现,原来生命有无限宽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