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阿嬷带着孙子一起来看诊,想帮孙子调理过敏跟发育,看完后,阿嬷偷偷说:“我带温孙来调身体,都不敢跟媳妇说,因为媳妇不喜欢一直让小朋友吃药,她会不高兴。”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孩子调理上,医师是否应该扮演更深入的角色。
现代人生活忙碌,孩子常的照顾者通常有好几个,除了父母、还可能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阿姨⋯等。
照顾者对于孩子健康照护的意见不同,其实是门诊常常遇到的状况。
前几天遇到的这个状况,阿嬷跟妈妈对于孩子都是出于爱:阿嬷希望借由调理,改善孙子鼻过敏跟发育的状况;而妈妈则是担心孩子吃药对身体会有不好的影响。
中医在孩子体质调理上,是借由增强孩子的“本质”,降低生病、过敏的几率,并且在孩子生病时,给与“抗病”及“增强抵抗力”的双重治疗。
若是不了解中医本质的人,可能会认为孩子怎么一直在吃药?是不是身体很弱?中药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这个时候,我会希望那够让孩子的照顾们都理解中药调理背后的意义,一起跟孩子来看诊也好,若没时间,打电话来诊所也好,让医师能够充分的对照顾者说明。
若因为孩子要不要吃中药这个问题,影响到照顾者间的感情,对孩子是不好的事,也是我们所不乐见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