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青知识产权网讯】2016年4月25日,冯晓青教授就知识产权法院教授接受了法制日报李想记者采访。本次采访获得取得圆满成功。
冯晓青(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案件数量越来越多年案件量要超过10万件。知识产权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新型疑难复杂案件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上海、广州3家知识产权法院应运而生。
3家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立既能整合审判资源拓展既有审判模式强化专业性审判又能培养起一支知识产权专门队伍从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立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意义那就是提升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文化。当前我国专属管辖类法院很少而知识产权领域有了3家这样的法院无疑凸显知识产权在我国的独特地位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家知识产权法院在案件审理、法官队伍素质等方面得到多方肯定的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需要改进之处。其中有些涉及司法体制改革比如人事、制度等方面需要在司法体制改革大背景之下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改进;还有一些需要知识产权法院内部实现变革比如队伍建设、审判体制、审判流程、审判公开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案多人少是知识产权法院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承担大量知识产权确权案件导致案件积压审理滞后。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靠增加人员还需要在简化审判流程、提高审判效率等方面积极探索才能真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