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台关系紧张,台商刚好夹在其中。大陆尽管出台许多惠台政策,但台商到底能取得多少实利?工总认为,不论是2018年的“31条”、2019年的“26条”,还是2021年的“11条”,这些措施都是框架,真正落实还在地方政府,而台商是否真正从这些措施中获益仍难论定。
对于惠台政策,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明璋认为,台商能得到的实利少。他指出,毕竟两岸制度不同,就像台商在陆的资金调度仍是得靠自身经营能力,而非大陆市场与制度。另外,就算大陆给了政策红利,但台企自身实力不够也没用。一方面台商年纪大,接班后继无力。这是“形势不饶人”。
对台商而言,“顾身体、练功夫”成了眼前任务。陈明璋说,现在台商就是“按兵不动”,因为在未来三年内要进行大投资的方向不清楚。他提到,今年整个情势是“稳”,不能躁进,也比较保守。并非台商没有冲劲,而是外在大环境让台商认为要先能活下去。毕竟活着也不容易,活着才是王道。
他指出,在观望这段期间,台商应该在产销部分下功夫,如果做外销的就打造第二生产基地,以减少中美争端带来的风险,并做到超前部署、开源节流、补足政商关系的功课,同时增强自身的实力。
对两岸关系,工总积极提出“民间先行、政府支持”的策略,希望能改善两岸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