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英语:Renewable Energy)为来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单单是太阳光就可以满足全世界2850倍的能源需求。风能可满足全世界200倍的能源需求,水力可以满足全世界3倍的能源,生物质能可以满足全世界20倍的能源,地热能可满足全世界5倍的能源需求。

惟现今人类实际使用可再生能源远远低于其上述可被开发的潜力: 2008年全球有19%的能源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13%为传统的生物能,多半用于热能(例如烧柴),3.2%是来自水力,来自新的可再生能源者(小于20MW的水力,现代的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则只有2.7%。在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全球来自水力的占15%,来自新的再生能源者占3%[2]。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对人类带来的警讯,让各国政府纷纷思考如何减碳节能。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有些国家便转而求救于核能发电,以达减碳又同时成本低廉的效果,惟自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灾以后,许多国家原本雄心勃勃的扩核计划,都大大地受到质疑,极有可能会“弃核转再”,让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7]。

根据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组,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和高油价的出现,对气候变化忧虑,还有不断增加的政府支持,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一项研究认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如果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的政府关注和财政支持达到核能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得到的支持,那么风能和太阳能的成本将分别在2020—2025年和2030年与传统发电技术的成本持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