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前项目主任(新媒体及流行文化)
以前,偶像是神一样的存在,歌星明星即使面对舆论压力,但因为较少与大众作近距离接触,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少,当然他们也会有情绪失控,或者压力很大的时候。今日的偶像因着互联网,比以前透明得多,已经不再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变得落地贴近大众,但同时因为太贴近,他们会非常近距离地接受不同的讯息,当中有不少讯息、留言对一位歌手来说,可以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近年很多人望见明星偶像,以及他们身边的支持者,大家就会说他们很疯狂,标签支持者是“疯狂粉丝”,仿佛这些都是今时今日才有的现象,还说什么香港很久没有出现很受欢迎的偶像,而偶像出来,一定要全城哄动才算成功。香港真的没有出现过偶像吗?听见这种话,也只能说句:“少年,你太年轻了。”
追星是不同年代不同粉丝的集体回忆,不过,对于信徒来说,将某些艺人捧为偶像是十分敏感的事,当情不自禁受其吸引时,心里或许会有些歉疚。利未记二十六章1节说:“你们不可做什么虚无的神像,不可立雕刻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们的地上安什么錾成的石像,向它跪拜,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明光社项目主任(通识教育及流行文化)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早前发布调查指高小学生最希望做明星,运动员和游戏设计师,亦有想成为Youtuber、网络红人等。当中男生最想成为游戏设计师,女生则最想成为明星;调查发现他们同时估计父母希望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老师,即传统的专业人士。于是负责调查的机构呼吁家长及老师为儿童安排大量扩阔眼界的机会,陪伴他们认识及接触不同类型的活动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