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获得性抗凝血酶(AT)缺乏包括AT的合成减少、丢失增多、消耗增加及其他原因引起。

合成减少主要见于进行性肝实质损伤,如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等,常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丢失增加见于肾病综合征,AT随尿蛋白排泄而减少;

消耗增加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脓毒血症、先兆子痫、大型外科手术、烧伤等;

药物影响:肝素治疗初期,AT活性可降低,甚至低至20%~30%;雌激素治疗时,AT可伴随FⅡ、FⅦ、FⅨ、FⅩ升高而轻微减低;

新生儿:新生儿刚出生几天内AT含量可仅为正常含量的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