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十五岁的乐蒂加入长城,初登银幕的她主要担任的都是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从种类多样的角色中,仍能一窥她演技成长的脉络。“倩影初展”选映四出乐蒂早期于长城演绎不同角色的作品,有倔强善辩的女仆、风情万种的房客、头发蓬松的小孤女以及天真无知的少女,可见早期的她可塑性甚高。

脱俗是一种气质,不被年龄局限,丽人自然也不受造型束缚。乐蒂于长城最后一年首次主演《捉鬼记》后,她的才华受到广泛赏识,不同导演在各类电影都起用她担演。“脱俗丽人”精选六出风格异回的影片,有喜剧有悬疑,有古装有歌舞,让观众全面感受乐蒂的脱俗气质。

黄梅调原指黄梅戏曲,是一种民间娱乐,以说唱歌舞的形式流行于安徽一带,后来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受到重视。五十年代中,内地制作的黄梅调电影《天仙配》在港上映,深受欢迎,自始传入香港,发展成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黄梅经典”选映乐蒂参演过的六出黄梅调电影,此时的乐蒂经已成名,《红楼梦》令她被誉为“黛玉再世”,《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她夺得金马影后,黄梅调电影的流行,亦是她成就的见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7月18日乐蒂父亲因日军轰炸身亡,与六天后出生的乐蒂缘悭一面。直至抗战结束,乐蒂的童年基本上都活在战乱之中,这不单令她在自传里说战争是她有生以来一直切齿痛恨的,亦令她饰演抗战电影的角色时,更添一度层次。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在这个月份特别选映了三出乐蒂主演的抗战电影,乐蒂除了一贯地温碗动人之外,其举止神韵更隐隐展现出在万般不幸中拒绝妥协的坚毅,仿佛与她的自身遭遇遥遥呼应。

六十年代中,《独臂刀》(1967)上映后掀起一阵武侠风潮,演员亲身拳来脚往的场面深受欢迎,令一向以拍文戏为主的乐蒂也放下典雅风格,为《决斗恶虎岭》到沙田学习马术。然而她本人对此一类型并不热衷,在完成《风尘客》及《太极门》后更扬言因体能所限不再接拍武侠片,此三出可谓乐蒂武侠片的绝响,亦是她最后留给广大观众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