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游民社会文化史的语境里,“江湖”一词意义深远。在诸多由“庙堂”下渗到“江湖”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源自儒家传统又具有权变意味的“义气”伦理,于江湖中应运而生。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武侠小说和江湖电影,从古老的舍生取义到今天大众文化表征中俯拾即是的情义闪光,“演义”的艺术手法时刻浮现于诗化江湖的图景当中,塑造着大多数中国民众的日常感性经验。

  下篇回归当下,解读张彻、徐克、杜琪峰等知名导演以“江湖”或“义气”为题材的经典影像作品,揭示其中对现代游民生存状态的曝露、反思和价值提升。此外,本书还对黄沾、卢国沾等音乐人围绕“情义”主题创作的流行歌曲进行了话语分析,并结合自觉继承这一主题的当代嘻哈音乐,挖掘其中隐含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了大众文艺所具备的独到情感动员机制,为构建大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议题,提供了别样的信息储备和审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