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杠杆贷款”,指的是本身债信评级有问题的基金或是企业,向银行借来进行并购、发放股利、买回股票等高风险操作的贷款。全球现今杠杆贷款总额高达1.3兆美金,新发行的杠杆贷款更在2017年冲上新高,比起金融风暴前的2007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际货币基金会在最近一次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由于2008年后各国政府相继祭出宽松政策,在低利率诱惑下,大量资金在外流窜,投资客和证券市场渴望寻找高收益金融产品,对风险的警戒也就日益松懈,导致高杠杆借款行为成为常态,尤其在科技产业、能源业、电信业、医疗产业最为明显。

不仅如此,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报告还发现,杠杆贷款的发行有越来越偏向高负债、低债信企业的倾向;反之,这类金融商品对于投资人的保护,如合约中的保证约定事项(covenants),却越来越薄弱:调查显示非银行借款单位新发放的贷款中,有8成都有保护不足的问题,远高于2007年当时的3成比例。

杠杆贷款攀高的现象,已经引来国际机构和各国当局的关注。当初金融风暴最早倒下的骨牌之一就是英国的银行业,而英国境内的杠杆贷款发放总额同样也在去年冲上新高。英国央行在今年10月利率政策会议后发布的声明中就特别点名杠杆贷款,认为这类贷款规模已超越了美国2006年的次贷市场,令人忧心。另外,国际清算银行则是警告资产证券化后的风险隐藏,使得这类商品尤其脆弱,一旦发生流动性问题就可能一夕崩盘。

杠杆贷款市场之所以在近年快速扩张,原因之一是所谓的“担保贷款凭证”(CLO)大行其道。这种衍生性金融商品非常类似当初金融风暴的祸首──担保债务凭证(CDO),两者都是银行将高风险的贷款包裹在一起,转卖给其他法人和基金,或甚至是散户。2008年之后CDO成为众矢之的,但CLO却因为受波及程度较小,而被市场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投资标的。

然而,随着杠杆贷款风险日益攀升,CLO眼看就要成为下一个金融危机的导火线。美国联准会前主席叶伦不久前便语重心长表示:“金融危机的教训是:重点不在银行做了什么,会让银行关门,而是银行做的事情有可能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和危机,”叶伦说:“但世人似乎已经忘了这个教训。日常搜集来自yahoo..等其他网站,有关于房地产贷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