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引起贫血。典型病例的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病最多见,发生在各年龄组,在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最多见。
生长快速婴幼儿,青少年和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如得不到及时补充易引起贫血。
铁的吸收不良。胃次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或小肠功能紊乱、长期嗜浓茶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铁损耗过多。慢性出血占缺铁之首位原因。
常见症状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心悸气促等。有些特殊神经系统症状如容易兴奋、激动、烦躁、头痛等在儿童多见。部分儿童出现嗜食泥土、石屑、煤屑、生米等异食癖,缺铁纠正后症状即可消失。贫血较重者可出现舌炎、自角炎、舌乳头萎缩、慢性胃炎、胃酸缺乏等,也可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燥无光泽,易脱发,指甲变薄、变脆、缺少光泽,重者可有反甲及吞咽困难等。
口服铁剂:硫酸亚铁片0.3与每天3次,连服3~6个月。亦可用10%枸橼酸铁铵每次10ml每天3次。可同时用维生素C 100mg每天3次或1%稀盐酸10~20滴每天3次。帮助铁剂吸收。
注射铁剂:常用有右旋糖酐铁和山梨醇枸橼酸铁。
约有5%病人注射铁剂后发主局部疼痛、淋巴结炎、头痛、发热、寻麻疹、关节痛、肌肉痛、低血压严重,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注射铁剂必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