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是布鲁克纳的未完成作品,只有三个乐章,没有终曲乐章,他把这部作品题献给上帝,希望这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于是他和时间赛跑尽力力求完成这部作品,但是由于布鲁克纳每况愈下的健康导致这部作品最后也没能完成。
用“一所旧学校”来形容舒里希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他一直位于同行富特文格勒、奥托•克伦佩勒、克纳佩茨布什、克莱伯和克劳斯之上。
他受到纳粹党的冷遇,然而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们视他为偶像,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老学校”这个称呼还有进一步的含义。
舒里希特情愿在一个地方待下去,为人低调,总是避开那些以他的才华应得的声誉。这些都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是那种以服务于指挥台前的音乐为宗旨,强调忠实于原作的完整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夸张,没有追求表面的光辉,最重要的是不会在音乐中加入任何个人的色彩。这种做法远远不是毫无趣味的音乐表达方式,我认为当你有足够的素养和对乐谱的热爱时,就会发现有时结果与你平时所观察并不一致。稳重有其局限性,这里的例子就是这样。